[发明专利]空气调节机和离子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2505.2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7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土与明;江崎哲也;山本聪彦;世古口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F24F7/00;H01T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离子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和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例如在特开2011-1431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实现小型化并且易于进行维护为目的除电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电装置具有:西洛克风扇,其收纳于外壳,吸引一个方向的空气且向与该吸引方向正交的方向吹出空气;以及放电针和接地电极,其保持于绝缘性的单元壳体,与单元壳体一起构成放电单元。放电单元构成为相对于外壳沿着与吹出空气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能装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4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地,当较多人长时间滞留于密闭的房间、办公室或会议室等时,室内的污染微粒子会由于与呼吸一起被排出的二氧化碳、烟草的烟雾、灰尘等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向空气中散发,因此为了将这种有害物质的浓度抑制为较低而使用离子发生器。能利用从离子发生器向室内输送的离子(正离子、负离子)来去除在空气中浮游的细菌或者使病毒失活。
在这种离子发生器中使用如下离子发生装置:具备施加高电压的针状的放电电极,在尖锐的放电电极的前端部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离子。当由离子发生装置在长时间内反复进行放电时,放电电极会产生污垢或者劣化,因此考虑将离子发生装置设为相对于离子发 生器能装拆的单元,进行离子发生装置的维护或更换。
然而,如果离子发生装置的装拆步骤复杂或者无法充分地确保离子发生装置的强度,则会损害离子发生装置装拆时的操作性。另外,当对离子发生器装配离子发生装置时,如果离子发生器内的送风被离子发生装置妨碍,则担心无法有效地输送离子。
另外,在上述离子发生装置中,需要防止用户触碰尖锐的放电电极的前端部,作为其对策,考虑在放电电极的周围设置罩的方法。然而,如果由于罩而对放电电极的离子的发生产生影响,则担心无法有效地输送离子。
因此,本发明的1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离子发生装置装拆时的操作性优良并且有效地输送离子的空气调节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前端部且有效地输送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空气调节机具备:通道,其形成通风路;以及离子发生装置,其具有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且相对配置的针状的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以及设有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的外装壳体,上述离子发生装置相对于通道能装拆,外装壳体为包括第1电极罩部、第2电极罩部以及连结部的框状,上述第1电极罩部部分地覆盖第1放电电极,上述第2电极罩部与第1电极罩部设置距离而相对配置,部分地覆盖第2放电电极,上述连结部将第1电极罩部和第2电极罩部的两端连结。在通道形成有当相对于通道装拆离子发生装置时供连结部插入而将外装壳体向一个方向引导的槽部。外装壳体在被第1电极罩部、第2电极罩部以及连结部包围的位置形成与通风路连通的、配置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的前端部来释放离子的空间。
另外,优选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产生极性相互不同的离子。
另外,优选离子发生装置还具有高电压发生电路部,上述高电 压发生电路部收纳于第1电极罩部,向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
另外,优选第1电极罩部和第2电极罩部分别配置于对通道装配离子发生装置时的外装壳体的插入方向的纵深侧和靠外侧。第1电极罩部包括第1突出部,上述第1突出部向与空间内的通风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收纳高电压发生电路部。第2电极罩部包括第2突出部,上述第2突出部向与空间内的通风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其在外装壳体的插入方向上的投影形状与第1突出部一致。
本发明的离子发生装置具备:针状的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其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且相对配置;以及外装壳体,其具有为框状的框部,设有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外装壳体在框部的内侧形成空气所通过的配置第1放电电极和第2放电电极的前端部来释放离子的空间。外装壳体还具有网状部,上述网状部设于框部的空间的空气流的上游侧的开口面和下游侧的开口面,形成有能进行空气的流通的空隙。
另外,优选空隙沿着空间内的通风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2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