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42215.8 | 申请日: | 2014-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黑田健太朗;野田圭俊;谷口胜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03;B60K11/02;F25B1/00;F25B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的空调装置,能够以现有的热水式加热器为基础,通过附加利用热泵对热水式加热器的冷却水进行加热的结构,相比较于现有的空调装置,能够提高制热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683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上搭载车载电池等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也考虑使可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流动的零件温调(温度调节)通路经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泵的蒸发器,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
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如果使零件温调通路单纯地经由蒸发器,则不能充分地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这是由于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也经由蒸发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其维持利用热泵加热热水式加热器的冷却水的结构,并且可以充分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具备:零件温调通路,其流动有与车辆的需要温度调节的零件可热交换的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通路,其流动有从冷却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部导出的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器芯,其流动有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并可加热向车厢内输送的空气;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热泵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所述零件温调通路流动的冷却液、及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其使所述热泵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和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相互进行热交换;第一切换装置,其可将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通路流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切换为,在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和旁通所述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以热泵式制冷装置的结构为基础,并且可通过第一切换装置使发动机冷却液旁通,由此,可以充分地冷却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说明制冷模式的动作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搭载于具有作为发热零件的发动机(内燃机)的车辆上,进行车厢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
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结构单元10、压缩机(compressor)38、发动机冷却部40、加热器芯44、蒸发器48、膨胀阀37、室外冷凝器39、止回阀15、三通阀18(相当于第一切换装置)、车载电池20、泵21、及连结它们之间的冷却液的配管及制冷剂配管等。加热器芯44和蒸发器48配置于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 Conditioning)70的进气通路内。在HVAC70设有使进气流动的风扇F1。
压缩机38由发动机的动力或电气驱动,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并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被送往结构单元10。低压的制冷剂从结构单元10的第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11、或者蒸发器48经由合流管被吸入压缩机38。
发动机冷却部40具备使冷却液在发动机的周围流动的水套和使冷却液在水套流动的泵,在水套流动的冷却液将热从发动机排出。泵例如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在发动机的排热量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发动机冷却部40上设置将热排出至外部气体的散热器。发动机冷却部40的冷却液的通路(发动机冷却液通路19)通过结构单元10与加热器芯44连通。
发动机冷却液例如为LLC(Long Life Coolant)等防冻液,是用于输送热的液体。
作为移送冷却液的构成,也可以仅为发动机冷却部40的泵。由此,能够实现装置成本的降低和装置的设置空间的缩小。为了提高冷却液的移送能力,也可以在冷却液配管的其它部位追加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2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倍光学系统和成像设备
- 下一篇:一种曲面反射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