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封性聚丙烯层叠拉伸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1818.6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木下理;山田浩司;多贺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29C55/02;B32B27/00;B29K23/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封性 聚丙烯 层叠 拉伸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封性聚丙烯层叠拉伸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双轴拉伸热封性聚丙烯层叠拉伸薄膜,其具有用于包装用途的充分的热封强度,透明性良好,可以适用于要求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高刚性的各种领域,且耐热性、机械特性优异。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有聚丙烯的拉伸薄膜被通用于食品、各种商品的包装、电绝缘、表面保护薄膜等广泛的用途,也有需要热封性的用途。一直以来,作为可热封薄膜,大多使用在聚丙烯系树脂上层叠低熔点的聚烯烃系树脂而得到的共挤出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这种可热封薄膜的150℃下的收缩率为几十%,与PET等相比,耐热性低,而且刚性也低,因此用途受到限制。例如,如果可以将热封温度设定得较高,则能够增大制袋加工中的生产线速度等,但对于拉伸聚丙烯薄膜,还不能充分兼顾热封性和高温下的耐热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知有如下技术:使用具有高立构规整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丙烯作为构成基材层(A)的聚丙烯树脂,制成拉伸薄膜,由此形成具有高温刚性、耐热性的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此外,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使用具有高立构规整性、分子量分布宽的聚丙烯制成拉伸薄膜,可以适宜用作电绝缘性、机械特性等优异的电容器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
此外,已知有使用低分子量、基于升温分离法的0℃的可溶性物质量处于特定范围的聚丙烯制成隔离膜的技术,该薄膜在干燥工序、印刷工序中的尺寸稳定性也优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等)。
然而,专利文献1~3中的薄膜在拉伸性方面存在困难,耐冲击性等机械特性也差。
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在中分子量物质中微量添加长链分支或经交联的聚丙烯来促进子片晶的形成而提高拉伸性,从而制成机械特性、耐热性、耐电压特性优异、各物性的均匀性优异的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等)。
此外,已知有如下技术:通过使用包含大致等量的高分子量和中分子量物质(低分子量较少)、分子量分布宽、十氢萘可溶性物质少的聚丙烯制成薄膜,从而使刚性-加工性平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等)。
上述专利文献4~5中的薄膜还不能说是在高温下的耐热性充分的薄膜,具有高耐热性、且耐冲击性、透明性优异的聚丙烯薄膜仍属未知。
即,这些薄膜并没有超越现有的聚丙烯薄膜的范畴,其用途受到限制,例如还未着眼于在超过150℃的高温下的耐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5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759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465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84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8-540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150℃下具有能够媲美PET的低收缩率、且高温下能够热封的拉伸聚丙烯层叠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伸聚丙烯层叠薄膜,其特征在于,其是以聚丙烯树脂作为主体而构成的薄膜,150℃下的MD方向和TD方向的热收缩率为10%以下、冲击强度为0.6J以上、雾度为6%以下。
拉伸薄膜是指,工业上通过单轴拉伸、同时双轴拉伸、依次双轴拉伸等方法而拉伸的具有取向的薄膜,其取向程度可以用例如由折射率得到的面取向系数等来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MD方向的杨氏模量为2.1GPa以上、TD方向的杨氏模量为3.7GPa以上是适宜的。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层叠热封层是适宜的,所述热封层的聚烯烃系热封树脂(B)包含丙烯无规共聚物和/或丙烯嵌段共聚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热封性拉伸聚丙烯层叠薄膜具有150℃下能够媲美PET的低收缩率、高刚性,进而能够薄膜化。
进而,本发明的拉伸聚丙烯层叠薄膜即使曝露在150℃以上的环境下也能够维持各物性,即使在现有的拉伸聚丙烯层叠薄膜的基材层(A)所无法想象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1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茶多酚为抗氧化剂制备苹果酒的方法
- 下一篇:由膜与纤维片材形成的层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