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利用废热或地热的方法和热力发动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41008.0 | 申请日: | 2014-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H·里希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尔塔·里希特 |
| 主分类号: | F01K11/00 | 分类号: | F01K11/00;F01K27/00;F01K7/36;F01K2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俞海舟 |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利用 地热 方法 热力 发动机 | ||
1.用于运行热力发动机的方法,该热力发动机用于通过热气驱动 活塞(2、20)来产生电流或机械功率,该热气在热力发动机的气缸(1、 10)的气缸室(11、12;101、102、103)中处于压力下并且通过外部 的热量供应进行热加载,
其特征在于,对在气缸室中的热气的热加载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将处于液体的或湿蒸汽状的状态中的热的载热介质喷射或喷洒到气缸 室中,并且将已使用的载热介质以液体的形式或以冰晶结构收集在气 缸室的底部区域中并且将其导出到收集室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载热介质交 替地喷射或喷洒到处于水平设置的气缸(1)中的、在能往复移动的活 塞(2)两侧的两个气缸室(11、12)的一个气缸室(11)和另一个气 缸室(12)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载热介质喷 射或喷洒到在气缸(10)的确定的周边区域中在气缸壁和在该气缸壁 中循环运行的旋转活塞(20)之间形成的相应的气缸室(101、102、 103)中。
4.热气热力发动机,其包括气缸(1)和在该气缸中可运动的、 由热气驱动的活塞(2、20),其中,所述热气由于外部供应的热量在 相应的气缸室(11、12;101、102、103)中升温,
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将处于液体的或湿蒸汽状的状态中的热的 载热介质喷射或喷洒到相应的气缸室中的器件(31、41;110)和用于 在相应的气缸室的底部区域中将处于液体状态中的已使用的载热介质 收集和导出的器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发 动机具有往复运动的活塞(2),其中,气缸(1)水平地设置,并且所 述用于喷射或喷洒热的载热介质的器件根据活塞位置相应受控地将该 载热介质交替地喷射或喷洒到两个气缸室(11、12)的一个气缸室(11) 和另一个气缸室(12)中,这两个气缸室在轴向上设置在能在气缸(1) 中往复运动的活塞(2)的两侧。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壁 (13)持久地被冷却。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 是按照汪克尔发动机的原理的旋转活塞(20),该旋转活塞在自身和气 缸壁(110)之间形成随着旋转活塞循环变化的气缸室(101、102、103), 这些气缸室在其循环变化期间体积可变,并且所述用于喷射或喷洒载 热介质的器件设置到气缸周边的确定区域中。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壁 (110)在按周边地远离载热介质的喷射部位或喷洒部位的区域中持久 地被冷却。
9.按照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为 了使气缸壁(13、110)冷却而在气缸壁中设有冷却通道,这些冷却通 道由冷却剂或制冷剂流过。
10.按照权利要求4至9之一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气缸壁(13、110)中设有压缩气体补充阀(51),以便补偿压缩气 体损耗。
11.按照权利要求4至10之一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给用于已使用的载热介质的所述收集室或每个收集室(6、130)配置 一个通过液位控制的排出阀(218)。
12.按照权利要求4至11之一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2;20)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到压电发电机(8)上,该压电 发电机以步距压电体直接与活塞(2)或与由活塞使其运动的输出机构 配合作用。
13.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往复运动的活塞以其活塞裙(21)直接与围绕活塞周边设置的压电发 电机(8)的步距压电体配合作用,或者活塞(2)以在其上设置的磁 环与包围活塞的电定子形成电的直线发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尔塔·里希特,未经贝尔塔·里希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10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