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0048.3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7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常盘哲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00 | 分类号: | C08F2/00;C08F4/48;C08F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有机锂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对共轭二烯单体的聚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发生溶液进行聚合的方法中,为了在聚合槽内的混合性、抑制凝胶生成,通常有机锂在用非极性溶剂稀释后供给至聚合槽。作为稀释的手段,有以下方法:使用带有搅拌桨叶的储存槽,对高浓度的有机锂溶液和非极性溶剂进行混合并搅拌。但是,该方法被指出每个混合批次中可能会产生浓度差、稳定生产率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使高浓度的有机锂溶液和非极性溶剂在配管内汇合并混合的方法。
此外,提出了下述方法:在微量的醚化合物和微量的1,2-丁二烯的存在下,将烃溶剂和1,3-丁二烯的混合物预先与有机锂化合物接触混合后,在高温下连续进行聚合(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进一步,提出了合成橡胶的连续制备用反应器,其具备可以旋转的管状的反应器壳体(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76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315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采用现有技术进行,也存在下述课题:混合的均匀性不充分,局部产生的高浓度部分成为聚合槽内的凝胶生成的原因。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使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对包含共轭二烯化合物和/或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进行聚合来制造聚合物的方法中,通过制备没有浓度分布的、均匀的有机锂化合物溶液,来抑制聚合槽内的凝胶生成,从而防止凝胶混入产品中。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制造方法中包括将聚合引发剂的有机锂化合物和非极性溶剂在配管内混合(稀释)的工序、且在该工序中有机锂化合物和/或非极性溶剂为紊流状态时,能够显著抑制聚合槽内的凝胶生成,也能够充分抑制凝胶混入至产品中,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如下内容。
[1]
一种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使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对包含共轭二烯化合物和/或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进行聚合来制造聚合物的方法,
其中,该方法包括:
工序(1),将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和非极性溶剂混合,得到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I;和
工序(2),将所述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I进料至聚合槽,
在所述工序(1)中,选自由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I和非极性溶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为紊流状态。
[2]
如[1]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1)在配管内进行,
所述配管具备供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通过的配管(i)、供非极性溶剂通过的配管(ii)、供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I通过的配管(iii),
在所述配管内,连接所述配管(i)和所述配管(ii),由此所述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和所述非极性溶剂进行汇合,
选自由所述配管(i)、(ii)和(iii)组成的组中的一个以上的配管在自所述配管(i)和配管(ii)的连接位置(Z)起100cm以内具有至少一处下述位置,该位置的截面积为自所述连接位置(Z)起100cm以内的配管的最大截面积的50%~99%。
[3]
如[2]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配管(ii)在自所述连接位置(Z)起100cm以内具有至少一处下述位置,该位置的截面积为自所述连接位置(Z)起100cm以内的配管的最大截面积的50%~99%。
[4]
如[1]~[3]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1)在文丘里管内进行。
[5]
如[1]~[3]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1)以在配管内利用静态混合器或搅拌桨叶进行搅拌的方式进行。
[6]
如[1]~[5]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槽为连续式。
[7]
一种聚合物的制造装置,其具备:
聚合槽;
配管a,用于将包含共轭二烯化合物和/或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进料至所述聚合槽;
配管b,用于将混合有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和非极性溶剂的有机锂化合物溶液II进料至所述聚合槽;
配管c,用于将非极性溶剂进料至所述配管b;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0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