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163.7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4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今冈功;小林元树;内田英次;八木邦明;河原孝光;八田直记;南章行;坂田丰和;牧野友厚;高木秀树;仓岛优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希克斯;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非晶质层厚度决定工序,在该非晶质层厚度决定工序中,根据半导体的支承基板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单结晶层的表面粗糙度来决定第一非晶质层以及第二非晶质层的厚度;
非晶质层形成工序,在该非晶质层形成工序中,对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的晶体结构给予损伤而形成所述第一非晶质层,并且对所述半导体的所述单结晶层的表面的晶体结构给予损伤而形成所述第二非晶质层,
所述第一非晶质层以及所述第二非晶质层具有由所述厚度决定工序决定的厚度;
接触工序,在该接触工序中,使所述第一非晶质层与所述第二非晶质层接触;以及
热处理工序,在该热处理工序中,对所述第一非晶质层与所述第二非晶质层接触的状态的所述支承基板以及所述单结晶层进行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结晶层是单结晶SiC,
所述支承基板是多结晶Si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晶质层以及所述第二非晶质层含有Si和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晶质层形成工序通过以除去存在于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以及所述单结晶层的表面的氧化层和吸附层的方式在真空中照射原子能级的粒子来进行,
所述接触工序以使除去了氧化层和吸附层的清洁的面接合的方式在进行了所述非晶质层形成工序的真空中继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子能级的粒子的照射量根据第一非晶质层以及第二非晶质层的厚度来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晶质层的厚度在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的1倍~20倍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非晶质层的厚度在所述单结晶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的1倍~20倍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平坦化工序,在该平坦化工序中,通过从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机械式地除去微量的切屑而使所述支承基板的表面平坦化,
所述非晶质层形成工序对经所述平坦化工序而平坦化的表面的晶体结构给予损伤而形成所述第一非晶质层。
8.一种半导体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结晶SiC的第一层;和
配置在所述第一层上的单结晶SiC的第二层,
所述半导体基板按照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准备,以及
存在于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的界面的氧化膜厚不足1原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希克斯;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希克斯;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1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钢化粪池
- 下一篇:养殖场排污预处理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