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及三氟乙烯的保存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7894.X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津崎真彰;福岛正人;重松麻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21/18 | 分类号: | C07C2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董庆;胡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保存 方法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和保存容器,特别涉及为了贮藏和运输等而稳定地保存三氟乙烯的方法、以及稳定地保存三氟乙烯的容器。
背景技术
三氟乙烯(CF2=CHF)作为替代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类(CFC)、氢氯氟烃类(HCFC)、及作为温室效应气体的氢氟烃类(HFC)的新制冷剂而受到期待。
该三氟乙烯在常温以下的温度下被加压填充至密闭容器中,或者在冷却下被加压液化填充至密闭容器中,进行贮藏及运输。这样填充在密闭容器中的三氟乙烯呈现具有气相和液相的气液状态。而且,对于气液状态的三氟乙烯,为了维持作为制冷剂的品质及防止在容器内的杂质(固体)的附着等,要求其不发生聚合等的反应且稳定地保持。
已知如果氟代烯烃中存在氧,则氧成为自由基源而引起聚合反应。氟代烯烃中,四氟乙烯在1~数10ppm的微量的氧存在下聚合,根据情况会进行爆炸性的聚合反应。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四氟乙烯以1.4ppm的氧浓度进行聚合,生成聚四氟乙烯。因此,在保存氟代烯烃时,尽可能将氧排除来操作是很重要的。
但是,为了将氧尽可能排除,需要在制造工序中新设置尽可能除去氧的工序等措施,所以导致与此相伴的成本增加。此外,通过将氧尽可能除去的工序等,也会有收率降低的情况,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关于三氟乙烯相对于氧存在下的自聚反应以何种程度稳定,存在较多不明确的地方。为了保持作为制冷剂的品质,以低价、安全且稳定地进行贮藏和运输,要求在三氟乙烯不发生聚合反应的情况下进行保存的方法。
以往,对于氢氟烯烃的稳定化,提出了多种方案。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为了在空气的共存下也维持氢氟丙烯的稳定状态(不形成酸的状态)而添加烷基邻苯二酚类或烷氧基酚类这样的稳定剂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在氢氟丙烯中作为稳定剂添加碳数1~4的脂肪族醇的稳定化方法。
然而,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方法都将冷冻机油的存在作为前提,是通过稳定制冷剂组合物来稳定冷却系统整体的方法,这与用于储藏或运输的容器内的制冷剂的稳定化的条件不同,该方法难以适用于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保存。此外,在添加稳定化剂的方法中,在作为制冷剂使用前需要除去稳定化剂,工序的负荷大,并且采用蒸馏等物理纯化法有时无法完全除去稳定化剂,在品质管理上不理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308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98451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0/09844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应对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使填充于用于储藏或运输的容器内的三氟乙烯不发生聚合等反应、低价且稳定地进行保存的方法,以及稳定地保存三氟乙烯的容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为将三氟乙烯保持在密闭容器内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密闭容器内以气相和液相共存的状态保存三氟乙烯,将上述气相中的温度25℃时的氧浓度保持在1000体积ppm以下。
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中,上述氧浓度优选设为1~1000体积ppm,更优选设为3~1000体积ppm,进一步优选设为3~300体积ppm,最优选设为3~50体积ppm。
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容器的特征是,其为在气相和液相共存的状态下填充三氟乙烯的密闭的保存容器,上述气相中的温度25℃时的氧浓度为1000体积ppm以下。
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容器中,上述氧浓度优选设为1~1000体积ppm,更优选设为3~1000体积ppm,进一步优选设为3~300体积ppm,最优选设为3~50体积pp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以及三氟乙烯的保存容器,可以抑制三氟乙烯的聚合反应等,所以能以高纯度和高品质来维持三氟乙烯。此外,因为在容器内没有产生固体状的聚合生成物,所以不会有堵塞供给阀等或混入制冷剂装置中的担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三氟乙烯的保存方法及三氟乙烯的保存容器,能以低成本进行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下面,三氟乙烯的气相中的氧浓度是指气体温度为25℃时的氧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7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指键盘布局及操作技术
- 下一篇:用于分析仪器的自动滴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