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抵抗延迟开裂的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7295.8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8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J·塔罗奈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3/06 | 分类号: | C21D3/06;C21D3/00;C21D8/00;C21D7/02;C21D8/02;C22C38/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谭冀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抗 延迟 开裂 不锈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表现出转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的不稳定的不锈钢,其高度 抵抗所谓的延迟开裂现象。该不锈钢是不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或者是不稳定的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生产该不锈钢以改进对延迟开 裂的抵抗性的方法,与常规的不锈钢生产方法相比,该方法导致更低的氢含量。
由于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稳定的奥氏体相向应变诱发的ε和/或α’-马氏 体相的转变而表现出所谓的转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的低合金化且不稳定的 奥氏体和双相不锈钢对延迟开裂现象(有时也称为季节性开裂)敏感。在成形 过程后立即或在成形后的一定时间段后,延迟开裂通过成形的金属部件的开裂 来显现自身。根据现有技术,ε和/或α’-马氏体(最有可能是α’-马氏体相) 对由钢所固有地包含的氢的敏感性是开裂现象的主要原因。
延迟开裂是严重的问题,因为它限制了不稳定的不锈钢在广泛的需要剧烈 的成形操作的应用领域中的使用。特别成问题的是导致成形组件中的高残余拉 伸应力的成形方法。深拉延是这样的成形工艺的一个例子。因此,能够控制和 避免延迟开裂现象非常重要。
特别地,具有低镍含量以改进钢的成本效率的钢对延迟开裂非常敏感。对 延迟开裂现象敏感的不锈钢涵盖了广泛范围的化学组成,主要合金化元素的含 量通常如下:铬15-20重量%,镍含量0-8重量%,锰含量0-10重量%,氮含 量0-0.3重量%,碳含量0-0.1重量%,铜含量0-3重量%。这样的市售的钢 的例子例如为:钢号AISI301,AISI301LN,AISI201,AISI201LN和AISI204Cu。
在几篇专利文献中还公开了新的低镍奥氏体不锈钢。这些专利文献的例子 例如包括EP0694626,US3893850和EP0593158。然而,这些文献中都没有 披露避免延迟开裂的手段。
延迟开裂与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发马氏体相的形成和存在有关。因此, 通过仔细的精细调整不锈钢的化学组成能防止延迟开裂,从而防止在塑性变形 过程中马氏体的形成,即使不锈钢对抗马氏体形成为稳定的。在WO公开 2011/138503中描述了这样的奥氏体不锈钢。然而,这样的途径的问题是必须损 害钢的力学性质。由于TRIP(转变诱发塑性)效应,在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发马 氏体相的形成提高了拉伸强度和延伸率,这导致了与稳定不锈钢相比的强度与 延伸率的优异组合。这样的性质组合在需要高的抗撞击性和能量吸收容量的轻 量结构中特别有用。根据WO公开2011/138503的不锈钢是稳定的且不表现出 TRIP效应。因此,它们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的组合不如表现出应变诱发马氏体 形成和TRIP效应的不锈钢。
根据现有技术,不能生产表现出TRIP效应并且因此表现出所需的机械性质 且对延迟开裂没有敏感性的低镍奥氏体不锈钢。
常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由铁素体相和稳定的奥氏体相组成,其在 塑性变形过程中不转变为马氏体。因此,常规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对延迟开 裂现象不敏感。然而,最近开发的新颖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包含在塑性变形 过程中转变为应变诱发马氏体相的不稳定的奥氏体相,即该钢表现出TRIP效应。 这种特征使得该新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和延伸率的组合优于常规奥氏 体-铁素体不锈钢。然而,由于TRIP效应,该钢也对延迟开裂现象敏感,这限 制了其适用性。在公开WO2012/143610和WO2011/135170中对该钢进行了描 述,但是在这些公开中没有用于避免在表现出TRIP效应的这样的奥氏体-铁素 体不锈钢中延迟开裂的手段。
已知可以通过控制钢的氢含量来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对氢脆的敏感性。然而, 没有公开用于避免表现出TRIP效应的不稳定的奥氏体或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 锈钢的延迟开裂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未经奥托库姆普联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72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器内置冷壁式变换反应器
- 下一篇:用于制备样品的方法和用于分析靶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