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膜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7151.2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3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知宏;篠原努;山路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富士金 |
主分类号: | F16K7/14 | 分类号: | F16K7/14;F16K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大幅减少发生阀座泄漏的隔膜阀。在阀座(11)的顶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凹处(14)。阀座(11)的顶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15)与隔膜(6)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部(17)。阀座(11)的顶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16)与隔膜(6)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部(18)。凹处(14)的外周面(14b)为圆筒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膜阀。
背景技术
使用隔膜作为主体的隔膜阀一直以来就被熟知。图6表示现有的隔膜阀。
在图6中,隔膜阀(1)具备:块状主体(2),其具有流体流入通路(2a)、流体流出通路(2b)及向上方开口的凹处(2c);圆筒状阀盖(3),其下端部螺合到主体(2)的凹处(2c)上部,并向上方延伸;壳体(4),螺合到阀盖(3)上;环状合成树脂制阀座(5),其设置在流体流入通路(2a)的周缘上;隔膜(6),其按压/离开阀座(5),从而开闭流体流入通路(2a);隔膜压具(7),其对隔膜(6)的中央部进行按压;致动器(省略图示),其内置于阀盖(3)及壳体(4),通过隔膜压具(7)使阀座(5)按压/离开隔膜(6)。
在这种隔膜阀(1)中,产生了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在上述的现有隔膜阀(1)中,如放大图7所示,在异物(A)被咬入阀座(5)与隔膜(6)之间时,可能会发生漏缝(L)。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与上述图示不同类型的隔膜阀中,通过在阀座上设置两个凸部而做成多重阀座,从而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72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图6及图7所示的隔膜阀中,由于阀座(5)与隔膜(6)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即使在阀座(5)上形成有两个凸部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发生漏缝(阀座泄漏)的可能,因此希望进一步减少阀座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减少发生阀座泄漏的隔膜阀。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隔膜阀具备:主体,其设置有流体流入通路、流体流出通路及向上开口的凹处;环状阀座,其配置在主体的凹处底面;可弹性形变的隔膜,其通过按压/离开阀座从而进行流体通路的开闭;该隔膜阀的特征在于,在阀座顶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凹处,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隔膜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部,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隔膜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部。
阀座例如为PCTFE(聚三氟氯乙烯)制,但也可以为除此之外的合成树脂制。主体的材质例如为不锈钢(316L等),但并不被特别限定。
过去,出于确保接触面积的观点,将阀座顶部大致做成平坦面,使阀座顶部的整个表面与隔膜紧密接触。在隔膜阀内流动的流体中,含有腐蚀生成物、碎粉等异物,在该异物被咬入阀座顶部与隔膜之间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阀座泄漏。
在本发明的隔膜阀中,通过在阀座顶部的径向中间部分形成凹处,使形成凹处的径向内侧部分的壁的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形成凹处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壁的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紧密接触于隔膜,由此,在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隔膜之间形成承担主要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部,在阀座顶部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隔膜之间形成承担辅助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部。在异物咬入第一密封部的情况下,从该咬入部分有可能发生少量漏缝,但通过形成有第二密封部,可以由第二密封部密封住漏缝,防止发生阀座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富士金,未经株式会社富士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7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补偿致动器的阀操作器组件
- 下一篇:缓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