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充电电力的方法、用于控制充电电力的系统和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6736.2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静野隆之;太田裕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48;H02J7/04;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充电 电力 方法 系统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充电器的充电设备中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充电电力控制系统和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通过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来控制充电电力而有效地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充电电力控制系统和程序。
背景技术
最近已提出各种系统来实现通过设置对电动车辆等充电的充电器并提供充电服务来接收支付的商业模式。当然,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时间取决于二次电池的规格和充电器的性能。然而,一般来说,在所谓的快速充电的状况下,充电时间是数十分钟,并且在正常充电的状况下,充电时间是约数小时。
举例来说,专利文献1公开用于一种系统中的技术,该系统设有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多个充电器、连接到所述充电器的装置等,并且在该系统中,在监视系统中可用的资源之后,确定待分配给充电器中的每一个的电力的量,并且接着操作充电器中的每一个。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2/1181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描述资源处于静态时的操作,但描述当资源动态地改变时,使用固定最大值。因此,从电力效率的观点来看,存在改进空间。
此外,此处将电动车辆作为示例来描述该技术。然而,从执行有效充电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当对除电动车辆电池之外的蓄电池充电时,也有效地执行充电。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通过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来控制充电电力而有效地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充电电力控制系统和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提供一种充电电力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在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充电器的充电设备中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其中可用于通过单个充电器充电的最大电力值(下文称为“极限值”)和最初期望用于在充电期间对蓄电池充电的电力(下文称为“请求电力”)被预先设置,该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以预先设置的预定初始电力来开始蓄电池的充电,
A2:测量正被充电的该蓄电池所使用的电力的有效值,
A3:确定该所测量的有效值是否单调地减小,
A4:当该有效值单调地减小时,将该极限值和该请求电力的值重置为等于该有效值的值,或者比该有效值高预定值并且低于该极限值或该请求电力的初始值的值的步骤,
A5:存储该重置后的极限值和该重置后的请求电力,
A6:此后,以该重置后的极限值来继续该蓄电池的该充电,
A7:在该蓄电池的充电期间以低于当前的请求电力的极限值来执行充电(下文称为“受限充电”),和
A8:在结束该受限充电之后,通过将该极限值设置为该请求电力的存储值来重新开始充电。
(术语的定义)
“蓄电池”的示例包括电动车辆蓄电池(二次电池)等,但不限于此,并且可包括用于其它应用中的蓄电池。
“请求电力”意味着最初期望在蓄电池(例如,电动车辆蓄电池)的充电期间使用的电力。然而,请求电力的初始值例如为充电器的规格值(例如,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力)。
“有效值”意味着正由蓄电池(例如,电动车辆蓄电池)使用的电力(即,正被充电的蓄电池的电力的有效值)。
“极限值”意味着可用于对蓄电池(例如,电动车辆蓄电池)充电的电力的值,即,意味着可由充电器用于对蓄电池充电的电力的值。初始值可例如等于或基本上等于请求电力的值。
“充电电力控制装置”意味着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电状态管理方法的计算机,并且例如包括服务器等。充电状态管理装置可由单个计算机配置,或可由多个计算机配置。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状态通过控制充电电力来有效地对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力控制方法、充电电力控制系统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电充电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出充电器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3A是示出在不执行受限充电时的充电模式的视图。
图3B是示出在执行受限充电并且接着再次执行正常充电时的充电模式的视图。
图4是示出充电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