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阀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6387.4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仓桥一宪;高桥佳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锻汽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3/20 | 分类号: | F01L3/20;F01L3/02;F01L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升阀,该提升阀抑制来自燃烧室的传热,尤其抑制通过辐射进行的热的散逸。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轴端部一体地形成伞部的提升阀。内燃机中所使用的提升阀在连接有吸气路径或排气路径的缸盖的阀座上落座,使所述吸气路径或排气路径开闭,来使发动机驱动。
通常,对于内燃机而言,在燃烧室内产生的能量的损失越少,燃烧效率越高。作为能量的损失,有由于热量向外部飞散而导致的冷却损失等。所述燃烧室的热量大多经由所述提升阀和燃烧室内壁而向外部散逸。因此,在与所述燃烧室接触的提升阀的伞部表面或其附近形成空间,使该空间成为真空、或是填充惰性气体、或是填充比构成所述提升阀的材料热传导率小的材料,形成绝热空间,来抑制燃烧室内的热量的散逸(参照专利文献1)。
在热量传递(传热)的形态中,有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放射)这三种形态。在热传导中物体不移动,而是通过直接相互接触来传热,对流是通过使流体的流动作为媒介来间接地传热,这两种形态下,热量都是以保持热振动的方式传递。与此相比,辐射是通过输送源的物体发出电磁波、输送目标方的物体吸收该电磁波来传递热量。在辐射的情况下,在两个物体之间没有作为媒介的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量。
从发动机的燃烧室向提升阀的传热也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形态发生。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阀头面形成凹部,在该凹部中填充绝热性的多孔材料,来抑制来自燃烧室的散热。作为该多孔材料的材料,例示了不锈钢等耐热金属制的无纺布(段落0036)。但是,如果采用通常的绝热材料,即使能够阻断通过所述三种形态的传热中的热传导和对流而进行的传热,但是辐射热会透过,无法避免这一部分的燃烧室内的温度降低。在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关于辐射的记载,没有考虑到阻断辐射热这个方面。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内壁上,覆盖着由陶瓷形成的绝热多孔质层和由陶瓷形成的表面致密层的绝热材料(段落0023)。并且,在燃料燃烧时利用表面致密层将辐射热反射(段落002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2748
专利文献2:WO2013/080389A1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http://www.landinst.jp/info/faq/faq3.html
非专利文献2:http://www.fintech.co.jp/etc-data/housharitsu.htm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采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表面粗糙的无纺布,几乎不发生包含辐射的热量的反射,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陶瓷,与专利文献2的记载相反,没有发生辐射热的充分的反射。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金属和陶瓷等的电磁波的放射率,放射率由(放射率=1-反射率-透过率)定义。由此可知,如果放射率低,则反射率高,陶瓷的放射率是0.4至0.95,放射率相当高,因此反射率相当低,电磁波的反射效率不足。铝和铜的放射率是0.05至0.09,反射率相当高。在由金属进行的反射中,由自由电子产生的作用大,利用自由电子的集体振动反射电磁波,因此反射效果好,另外,上述的反射具有指向性。但是,铝和铜这些金属缺乏耐高温性,在燃烧气体温度达到2000℃至2500℃的发动机中无法使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因为辐射热反射机构在燃烧室侧的最表层部,所以由于对材料要求的耐热温度高、能够适用的材料有限的原因,或是燃烧残渣物的附着和氧化层的产生的原因,反射功能变差。因此,即使将陶瓷应用于专利文献1的提升阀的阀头面,也无法通过辐射热的反射来抑制散热。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本发明人对于在先文献的见解为基础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阀,该提升阀将提升阀的来自燃烧室的辐射热向该燃烧室方向反射,抑制通过辐射进行的散热,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维持高的燃烧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关于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提升阀,在轴部的一端侧一体地形成伞部的提升阀中,在所述伞部形成有位于燃烧室侧的绝热部、以及位于轴部侧的阻断辐射热的金属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锻汽门株式会社,未经日锻汽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净化装置的异常诊断装置
- 下一篇:洗涤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