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烘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4783.3 | 申请日: | 2014-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4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裴晋佑;裴祥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6F58/04 | 分类号: | D06F58/04;D06F58/28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李玉锁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烘干机。
背景技术
通常,烘干机是用于烘干衣物的家用电器。这种烘干机主要分为冷凝式和排出式。在冷凝式烘干机中,已烘干衣物的空气通过显热交换被冷凝以从衣物中去除水分。在排出式烘干机中,已烘干衣物的空气被排放到外部。
冷凝式烘干机被分为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和水冷却冷凝式烘干机。
在水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中,热交换器被安装在用于循环空气的循环通道的预定部,且低温冷却水被供应到热交换器以冷凝包含在循环空气中的水分,并因此去除水分。
在这种水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中,必须供应辅助冷却水且烘干时间较长。
相反,在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中,热交换器被安装在循环通道上且用于冷却的空气从外部吸入以通过热交换器,并且用于冷却的空气仅冷凝循环空气以去除水分。
这种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从外部吸入用于冷却的空气且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在那之后,这些空气排放到机壳中或外部(排放到房间)。
此时,在湿空气具有足够湿度以通过设置在传统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中的热交换器被去除的情况下,衣物的烘干可能不会正常执行,因此烘干性能可能会下降。
而且,在具有中间温度(例如,50℃到60℃)的状态下,传统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在通过热交换器之后将用于冷却的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内部空间或机壳的外部空间(房间)。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预定热能的空气碰巧剩余,因此在节能方面是低效的。
当处于中间温度(大约50℃到60℃)时,在通过设置在传统空气冷却冷凝式烘干机中的热交换器之后的空气被排放到机壳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可能对电机等产生负面影响且机壳的内部空间可能不清洁。在空气被排放到机壳的外部空间(房间)的情况下,空气可能会使房间中的温度升高到足以使用户感到不适,并且可能由于排气而产生噪音。
因此,有必要使用包含在已通过热交换器的中间温度空气中的热能以及有必要增强烘干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烘干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除湿单元以及热交换器的烘干机,用于增强烘干性能。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实施例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一种烘干机包括:衣物容纳单元,用于在其内容纳衣物;烘干通道,包括用于将加热的空气供应到衣物容纳单元的加热器;除湿通道,用于去除从衣物容纳单元排放的空气中的水分并将除湿的空气供应到烘干通道;循环风扇,设置在烘干通道或除湿通道中以循环空气;水分吸收单元,用于吸收从衣物容纳单元排放的空气中的水分;更新通道,用于将除湿通道吸收的热量供应到水分吸收单元以更新水分吸收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循环风扇以使从衣物容纳单元排放的空气循环预设时间段。
烘干机还可以包括:更新风扇,设置在更新通道中以将除湿通道外部的空气供应到更新通道的内部空间。
除湿通道可以包括:冷凝通道,包括用于冷凝从衣物容纳单元排放的空气中的水分的热交换器;以及水分吸收通道,包括用于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水分吸收单元。
水分吸收单元可以包括:更新单元,设置在更新通道中;以及水分吸收单元,用于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水分吸收单元可以包括:干燥剂,用于吸收水分;以及壳体,用于容纳干燥剂。
烘干机还可以包括:电机,用于旋转吸收水分的干燥剂以改变干燥剂的位置。
控制器可以当干燥剂暴露于水分吸收通道的时间过了预设参考时间时改变干燥剂的位置。
水分吸收通道可以与冷凝通道串联连接。
水分吸收通道可以与冷凝通道并联连接。
烘干机还可以包括:通道改变挡板,设置在冷凝通道与水分吸收通道之间的连接部以将通过循环风扇之后循环的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冷凝通道或水分吸收通道。
烘干机还可以包括:通道改变挡板,用于将循环风扇循环的空气供应到冷凝通道和水分吸收通道两者或者供应到冷凝通道和水分吸收通道的任何一个。
烘干机还可以包括:更新风扇,设置在更新通道中以将除湿通道的外部空气供应到更新通道中,其中在冷凝通道由通道改变挡板打开且水分吸收单元被关闭的情况下,控制器驱动循环风扇、更新风扇以及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4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