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4663.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9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大谷英雄;小柴佑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1/00 | 分类号: | A62D1/00;A62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剂 灭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火剂和灭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灭火方法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即,抑制、冷却、窒息和除去,且按照这些方法的各自特点已经开发了灭火剂。这些方法中,通过抑制灭火旨在通过捕捉燃烧系统中产生的自由基以终止燃烧的链式反应,并且其具有的优点是相比于其它方法,这种方法所需的灭火剂的量小。作为通过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发明出了含有磷酸的铵盐,哈龙等的那些。
另一方面,报道出具有燃烧抑制效果的划时代的物质,其与常规的物质有明显不同。该物质是金属茂。二茂铁,这是一种类型的金属茂,其在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有用;因此,迄今为止,主要研究二茂铁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的使用。同时,在最近几年中,已经报道了二茂铁蒸汽(升华物)具有抑制燃烧的效果(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据报道,使用二茂铁或其他金属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附着于其表面的滤纸能够抑制燃烧并以比常规灭火剂少得多的金属茂表现出优异的抑制燃烧的效果(参照非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公开了灭火组合物,其含有以重量计25%或更多的二茂铁或其衍生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含有灭火组合物的微胶囊,该灭火组合物包含含铁化合物(如二茂铁)和惰性气体源。
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期望将金属茂应用于灭火剂中。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申请No.2012/034492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No.2013/0052452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interis,G.T.等,Proc.Combust.Inst.28(2000)2965-2972。非专利文献2:Koshiba,Y.等,Fire Saf.J.51(2012)10-1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还没有出现通过金属茂可靠地获得充分的灭火效果的技术;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实现实际使用茂金属作为灭火剂。
本发明在考虑上述情况后作出,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使用金属茂的新型灭火剂,且其具有优良的灭火能力。
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灭火剂,其包含金属茂和分散介质,所述金属茂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所述金属茂优选二茂铁。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金属茂的浓度优选70ppm按重量计至20%按重量计。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分散介质优选为选自不可燃液体和不可燃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优选分散介质为不可燃液体,且金属茂的浓度为70至160ppm按重量计。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优选分散介质为水,且还包含分散剂。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所述分散剂优选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为临界胶束浓度的1至7倍。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优选灭火剂中金属茂的分散稳定性以斜率计为1至20,该斜率通过以制成灭火剂之后的时间为横坐标相对以灭火剂的浊度值的倒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优选分散介质为不可燃粉末,且所述金属茂的浓度为550ppm按重量计至20%按重量计。
在本发明的灭火剂中,所述分散介质优选为选自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钾、氯化钠、氯化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灭火的方法,其包含提供灭火剂于燃烧的物质。
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使用金属茂的新型灭火剂,其具有优良的灭火性能,以及提供使用该灭火剂的灭火方法。
附图简述
图1显示用于生产实施例1至4中的灭火剂的粉碎二茂铁(1)的粒度分布图。
图2是显示用于评价灭火剂的灭火能力的装置的示意图,所述灭火剂用于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
图3是显示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中得到的灭火剂的灭火能力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4显示用于生产实施例5至12中的灭火剂的粉碎二茂铁(2)的粒度分布图。
图5显示用于生产实施例5至12中的灭火剂的粉碎二茂铁(3)的粒度分布图。
图6显示用于生产实施例5至12中的灭火剂的粉碎二茂铁(4)的粒度分布图。
图7是显示在实施例5至8和比较例2中得到灭火剂的灭火能力的评价结果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4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聚酰亚胺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个人化光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