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信号的方法、馈电网络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3534.2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3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成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周乔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信号 方法 馈电 网络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确定信号的方法、馈电网络和装置,包括:获取待发射信号,其中该待发射信号是该通信节点需要发射的信号;对该待发射信号进行耦合,获取第一耦合信号;获取反射信号,其中该反射信号是该待发射信号在发射过程中经过反射点反射回来的信号;对该反射信号进行耦合,获取第二耦合信号;将该第二耦合信号进行时延处理,获取延迟的第二耦合信号;将该第一耦合信号和该延迟的第二耦合信号合成为输出信号。这样,输出信号中的该第一耦合信号和该第二耦合信号会有时间间隔,后续处理可以根据时间间隔有效地分辨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在有效区分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的同时能够降低接口复杂度以及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确定信号的方法、馈电网络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耦合模块是通信技术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模块。双向耦合模块可以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并分别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耦合,得到两路输出信号。具体如图1所示,双向耦合模块100包括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双向耦合模块100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01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耦合,得到对应于第一输入信号的耦合信号,将对应于第一输入信号的耦合信号从第二接口102输出。双向耦合模块100还可以通过第三接口103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对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耦合,得到对应于第二输入信号进行耦合,将对应于第二输入信号的耦合信号从第四接口104输出。
双向耦合模块可以应用于需要对两路输入信号进行耦合的场景之中。例如,双向耦合模块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有源天线系统(Active Antenna System,AAS)多通道校正和频域反射计检测的通信节点中。
图2是现有技术中通信节点实现AAS多通道校正技术和频域反射计检测技术的示意图。通信节点确定需要发射的信号(以下简称“待发射信号)并将该待发射信号发射出去,其中该待发射信号可以是通信业务信号,也可以是非通信业务信号(例如测试信号等)。
通信节点的待发射信号需要先通过耦合模块201之后再发射出去。耦合模块201,可以用于获取待发射信号,对该待发射信号进行耦合,得到第一耦合信号,其中该待发射信号可以是通信业务信号也可以是非通信业务信号(例如测试信号等)。
耦合模块201还可以用于获取反射信号。具体来说,待发射信号在发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反射点。反射点会反射回一部分信号。反射点反射回来的信号称为反射信号。反射点可以是耦合模块201与该通信节点的天线之间的连接器、线缆或者该通信节点的天线等元器件。耦合模块201可以对该反射信号进行耦合,得到第二耦合信号。
开关模块202可以根据控制信号从第一耦合信号和第二耦合信号中选择一个信号作为输出信号。处理模块203可以根据该控制信号确定出该输出信号是第一耦合信号或第二耦合信号,然后根据该输出信号进行AAS多通道校正或频域反射计检测。具体来说,处理模块203可以利用第一耦合信号进行AAS多通道校正。处理模块203还可以利用第二耦合信号进行频域反射计检测。
开关模块202在工作时需要电源。因此需要引入电源接口为开关模块202提供电源,导致接口复杂度和成本的增加。此外,控制信号会对AAS多通道校正和频域反射计检测造成干扰。因此,需要增加滤波措施以降低控制信号的干扰,这就增加了布板面积和实现的复杂度。
现有技术中,当双向耦合模块应用于图2或者其他类似于图2的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开关模块对双向耦合模块的输出进行选择。在此情况下,开关模块、电源以及控制信号的使用会导致布板面积和接口复杂度的增加以及控制信号造成的干扰。特别是在应用多阵列天线的情况下,射频前端靠近天线阵列或者位于在天线阵列上。在此情况下,更需要控制干扰和提高布板面积的利用效率。如何在不增加接口复杂度以及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的使用双向耦合模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3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插拔光学主机与网络I/O光电子模块
- 下一篇:定位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