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强化树脂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3471.0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4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安原重人;弥武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04 | 分类号: | C08J5/04;B32B5/02;F16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强化 树脂 部件 | ||
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的连续纤维由沿轴向取向的轴向纤维(19)和沿轴直角方向取向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构成,使角部(13)的外侧的第一层(17)中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比角部(13)的内侧的第二层(18)中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高,因此在输入轴向负载且破坏了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时,在角部(13)的外侧的第一层(17)中以高密度配置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被积极地拉伸而断裂,从而能够发挥大的能量吸收效果。而且由于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为仅使其内部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发生变化的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将制造成本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通过合成树脂加强连续纤维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在相对于其轴向正交的轴直角方向的横截面中具有角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如下能量吸收体:使将连续纤维的纤维束埋设于基体树脂的多个纤维强化树脂部件以连续纤维的取向方向交替地交叉的方式层叠,并且通过约束丝将这些多个纤维强化树脂部件的层以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方式缝制。在输入压缩负载时,该能量吸收体以一边使约束丝断裂一边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成二层的方式破坏,从而发挥能量吸收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33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以往的部件不仅由于连续纤维构成三维纺织品所以制造成本增加,而且由于通过约束丝断裂来发挥能量吸收效果,所以为了提高能量吸收效果而需要增加约束丝的数量,存在缝制工时增加且制造成本进一步增加的问题。而且当增加约束丝的数量时,虽然在输入压缩负载时约束丝变得难以断裂而以在厚度方向中央部分成二层的方式破坏时的能量吸收量增加,但存在如下担忧: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取向的连续纤维的量减少而能量吸收体的强度自身降低。另外,由于通过在厚度方向中央部分成二层从而进行能量吸收,所以树脂对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大,存在由温度变化等的环境要素导致能量吸收特性不稳定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构造简单,并且在输入轴向的压缩负载时发挥大的能量吸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该纤维强化树脂部件的由合成树脂加强连续纤维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在相对于其轴向正交的轴直角方向的横截面中具有角部,其第一特征为,上述连续纤维由沿轴向取向的轴向纤维和沿轴直角方向取向的轴直角方向纤维构成,使上述角部的外侧中的上述轴直角方向纤维的密度比上述角部的内侧中的上述轴直角方向纤维的密度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在上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层由层叠的多个层构成,配置于上述角部的内侧的层的上述合成树脂为压缩强度高且难以膨胀的热塑性树脂,配置于上述角部的外侧的层的上述合成树脂为压缩强度低且易于膨胀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在上述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层具有与上述角部连续的平坦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在上述第一~第三中的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层为,与上述轴直角方向纤维的弯曲部相邻地配置有上述轴向纤维。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在上述第一~第四中的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强化树脂部件的横截面为点对称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强化树脂部件,在上述第一~第五中的任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六特征在于,在上述纤维强化树脂部件的轴向端部处,配置于上述内侧的层与配置于上述外侧的层相比沿轴向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3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