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盲铆螺母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3038.7 | 申请日: | 2014-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A·贝尔;C·贝特霍尔德;T·施瑙费尔;S·施皮策;R·魏因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37/06 | 分类号: | F16B37/06;F16B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两个 构件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螺纹连接来连接两个构件的盲铆螺母以及包括两个相互通过盲铆螺母和螺钉进行连接的构件的构件系统。
背景技术
原则上已知的是,为了连接两个构件使用盲铆螺母。在此,已知的盲铆螺母在第一构件上通过铆接过程紧固在铆钉孔中。盲铆螺母具有内螺纹,随后螺钉可以拧入该内螺纹中。在此,螺钉延伸穿过第二构件中的相应的螺钉孔,从而两个构件彼此的夹紧连接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和盲铆螺母建立。
在已知的盲铆螺母中以及在已知的构件系统中不利的是,力传递、特别是在现代材料的情况下不以理想的方式被确保。因此,在这样的连接部位处载荷状况很高的情况下原则上存在力峰值或者说应力峰值的危险。特别是当两个构件的两个材料中的一个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或两个材料均是纤维复合材料、特别是CFK或GFK时,出现关于构件载荷增大的风险。在此,可能引起相应的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个别纤维区段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以成本低廉的且简单的方式消除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任务特别是在于,鉴于要求很高的载荷使用状况以成本低廉的且简单的方式确保连接部具有增大的要求质量的力传递。
上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借助螺纹连接来连接两个构件的盲铆螺母得以解决,该盲铆螺母具有包括内螺纹的铆钉杆,在该铆钉杆的轴向的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产生铆接连接的变形区段,该盲铆螺母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铆钉杆的轴向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铆钉头,该铆钉头包括用于支承邻近的构件面的支承面,其中,所述支承面所具有的径向延伸构造得大于或等于铆钉杆的径向延伸的1.5倍并且小于或等于铆钉杆的径向延伸的约两倍。
上述任务还通过一种构件系统得以解决,该构件系统具有包括铆钉孔的第一构件和包括螺钉孔的第二构件,该构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铆钉孔中紧固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其中,螺钉延伸穿过第二构件的螺钉孔并且拧紧到铆钉杆的内螺纹中,此外,第二构件的第一构件面支承在铆钉头的支承面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细节由说明书和附图得出。在此,如下特征和细节适用,各特征和细节与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相关地说明,不言而喻也与按照本发明的构件系统相关地说明并且相应地反之亦然,从而关于对各个发明方面的公开内容总是相互参考或者说可以相互参考。
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用于借助螺纹连接来连接两个构件。为此,盲铆螺母具有包括内螺纹的铆钉杆,在该铆钉杆的轴向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产生铆接的变形区段。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铆钉杆的轴向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铆钉头,该铆钉头包括用于支承邻近的构件面的支承面。在此,所述支承面所具有的径向延伸(尺寸)构造得大于或等于铆钉杆的径向延伸(尺寸)的1.2倍。
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以已知的方式具有变形区段,该变形区段可以借助螺纹芯轴变形并且因此可以建立希望的形状锁合连接作为在盲铆螺母和第一构件之间的铆接连接。为此,盲铆螺母沿轴向在其铆钉杆中设有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特别是构造为米制的内螺纹。
按照本发明,在铆钉杆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铆钉头,该铆钉头明确地提供用于与邻近的构件面力传递的支承面。因此,在装配状况下,第二构件贴靠在铆钉头的支承面上,从而力可以通过利用螺钉实现的螺纹连接施加到第二构件上并且从该第二构件引入铆钉头的支承面中。因此,支承面用于面状地接触邻近的构件或者说邻近的构件面。
通过将支承面按照本发明增大到铆钉杆的径向延伸的至少1.2倍,提供了特别是具有减少的比表面压力的改进的力传递。因此,产生较大面积的支撑,该支撑在使用载荷重的或者说大的情况下也随之引起构件载荷的减少。特别是在按照本发明的盲铆螺母上的螺纹连接受到翻转载荷或者说力矩载荷的情况下,增大的支承面随之引起相应构件的应力峰值的减少。此外,以这种方式提供了增大的杠杆,从而利用与盲铆螺母的纵轴线的较大间距可以通过支承面提供针对力矩的支撑。
通常,铆钉杆沿径向方向与在所属的第一构件中构造的相应的铆钉孔相同宽度地或近似宽度地延伸。由此,支承面因而也基本上相应于这样的铆钉孔的径向延伸的至少1.2倍。原则上要指出的是,不仅相应的铆钉孔、而且铆钉杆和铆钉头不必强制地具有旋转对称的横截面。相反,可能有利地的是,使用其他横截面形状。因此,特别是对于铆钉头(如之后还要解释的那样)也可设想的是采取非圆形的外轮廓或者说横截面。对于铆钉杆本身优选选择圆的外轮廓,以便在这里给出旋转对称地且与此相应沿轴向旋转自由地(axial rotationsfreie)嵌入到相应的铆钉孔中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3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