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椅子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2425.9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3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灿;河本诚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伊藤喜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黄刚;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椅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并且具体地,将办公用椅子当作优选对象。
背景技术
对于用户而言,椅子所拥有的第一因素是舒适性。具体地,在用于办公室的椅子中,人坐下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因此舒适性是重要因素。存在一些损害舒适性的因素。通常,这样的因素包括因碰撞身体的部分很硬的情形而引起的压迫感和无法容易移动身体的紧张感。因此,采用对抗措施来减轻压迫感和紧张感。
处理压迫感的问题,使得将垫子布置在座位或靠背中,座位或靠背由网等构成。在座位板或靠背板中采用可变形结构在提高柔软度方面也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中,为了可以防止或减轻紧张感,在坐下的状态下允许身体移动就足够了。为椅子提供摇摆功能是缓解紧张感的有效手段。不过,单独的简单摇摆功能在提高舒适性方面仅具有有限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在坐下的状态下采取各种姿势,并且因此简单摇摆功能无法跟随人的姿势的变化。
例如,通常就座者扭转身体以便转向一边。不过,在靠背具有刚性结构的情况下,当人扭转身体时,与靠背的接触区域减小,使得用户承受压迫感,并且因此,舒适性下降。
因此,已经针对身体的移动进行设计来提高靠背的跟随性质。作为这些设计的示例,作为靠背可以通过就座者的体压而变形的结构,文献1至4描述了靠背在三个位置处受到背框架支撑的构造,这三个位置由在上端部中的左右两个位置和下端部的左右中部的位置组成。
在靠背通过就座者的体压自由变形的情况下,身体的稳定性下降,因此舒适性相反下降。也就是说,靠背必须具有牢固地支撑身体的功能。具体地,在人坐在椅子上并且进行各种伏案工作的情况下,当人懒散地坐着时,内部器官受挤压,因此强烈的应力作用在身体上。因此,结论是即使在非摇摆状态下,人的身体(尤其是,腰椎)也被支撑并且被保持在背部挺直的状态下的高必要性。
当从稳定地支撑身体的这样的功能的角度来观察单独的公众已知的文献时,单独的公众已知的文献的靠背在三个位置处被支撑,这三个位置由在上端处的左右两个位置和下端部的左右中部的位置组成。因此,结论是避免了过多的变形。不过,由于靠背的下部容易变形,所以预计不具备将身体牢固地支撑在非摇摆状态下并且保持背部挺直的状态的高功能。也就是说,在单独的公众已知的文献中,存在稳定地支撑处于非摇摆状态下的身体的不充分功能的可能性。
此外,作为椅子的使用模式,通常在摇摆状态下,身体左右扭动,或替代地,肩膀左右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负载集中的靠背的上部的左侧或右侧上。不过,在单独的公众已知的文献中,靠背的上部无法容易地变形。因此,预计不具备身体的姿势改变的高度跟随性质,并且因此,从该角度看,还存在改进舒适性的空间。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椅子的靠背被设有由树脂制造的背板。另外,作为用于缓解压迫感以及改进缓冲性质和拟合性质的手段,采用背板具有柔性结构的构造。例如,在文献5中,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公开,在背板中设置在左右方向上水平伸长的大量伸长沟槽,使得身体支撑部分由多级带板组构成。在该文献5中,在各个带板中,为了可以容易地发生变形,在左右端部中设有细修整沟槽。
另一方面,文献6公开了具有类似于蜂窝结构的构造的背板。此外,文献7公开了如下靠背,在该靠背中,十字形孔和直线形孔规则地布置,使得形成类似于网的结构。
在文献6和7中,靠背的身体支撑部分以网结构形成。另外,构成身体支撑部分的一组细线单独地弯曲,并且因此,允许细线根据体压执行伸展变形。因此,整个身体支撑部分可以如此变形为向后凹。
在此处,下面考虑通过靠背实现的支撑身体的功能。单独的高度灵活性是不足够的,并且稳定地支撑身体的功能也是重要的。例如,当存在身体在摇摆状态下抖动的趋势时,在一些情况下,舒适性相反下降。
此外,在就座者在非摇摆状态下执行像PC操作的伏案工作的情况下,当腰椎被牢固地支撑时,背部挺直的适当的姿势被维持,并且因此,该情形是优选的。相反,当靠背的灵活性过分高时,身体不能稳定地被支撑。
另外,在文献6和7中,采用一种网结构,并且因此,该结构整体上容易变形。因此,虽然获得了高缓冲性质,但是结论是在稳定地支撑身体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另一方面,文献5的带板不过分执行伸展变形,并且因此,在支撑身体的稳定性方面有优势。不过,因为在各个带板的伸长上存在限制,所以结论是从灵活性角度来看存在改进空间。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2-119366
专利文献2:JP-A-2004-129966
专利文献3:JP-A-2010-0638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伊藤喜,未经株式会社伊藤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