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218.3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7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T.舍尔;H.佩尔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3/28 | 分类号: | F02F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挺;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奥***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活塞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活塞(20),其带有具有定义的外直径的活塞体(21),该活塞体具有在轴向上的前部的活塞底部(22),该活塞底部以区段的方式定义缸体的燃烧室,其中活塞底部(22)在活塞体(21)的较外部的边缘上、在该活塞体的壁厚减小的情况下向着轴向后部拉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内燃机的活塞。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活塞能够设计为由活塞上部和活塞下部组成的所谓的建构的活塞或者说设计为所谓的单体式活塞。从DE 35 18 721 C2以及从DE 10 2005 013 087 B3中相应地已知建构的活塞,该活塞由活塞上部和活塞下部组成,其中活塞上部具有在轴向上前部的活塞底部和柱筒状的外壁。在活塞底部上所谓的燃烧室凹腔能够构造在活塞底部的径向内部的区域中。柱筒状的外壁具有用于容纳活塞环的槽。内燃机的这样的活塞导引在内燃机的缸体的缸体运行套筒中,其中DE 101 21 852 C2示出了这样的缸体运行套筒的基本的结构,为该缸体运行套筒配设所谓的焰环。在活塞底部和用于容纳活塞环的槽之间延伸的活塞的区段导引在缸体运行套筒的焰环的区域中。
图1示出了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内燃机的活塞10以及为缸体运行套筒11配设的焰环12,其中活塞10在轴向上在前部是活塞底部13,该活塞底部以区段的方式定义相应的缸体的燃烧室14,并且其中在活塞10的柱筒状的外壁15上构造出用于容纳未示出的活塞环的槽16。在图1中所示出的活塞10具有用于冷却活塞10的冷却室17。
正如能够从图1中看出的那样,活塞10的轴向前部的区段18(该区段在活塞底部13和在轴向上最为前部的用于容纳活塞环的槽16之间延伸)导引在缸体运行套筒11的焰环12中,其中在活塞底部13和最为前部的槽16之间的间距Z描述为耐火钝边高度(Feuersteghöhe)。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在焰环12上导引的、活塞10的前部的区段18和焰环12之间构造出所谓的损伤体积19,在该损伤体积中能够集聚燃料,该燃料在燃烧的情况下在燃烧室14中不或者不完全地燃烧。由此限制了内燃机的效率。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所针对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全新类型的活塞。该任务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的活塞解决。根据本发明,活塞底部在活塞体的较外部的边缘上、在该活塞体的壁厚减小的情况下向着轴向后部拉伸。
由于在径向较外部的边缘上的活塞底部的向着轴向后部的拉伸,能够实现多个优点。由此在焰环和活塞之间积聚的损伤体积能够得到减小。由此能够提高内燃机的效率。此外,由于在径向较外部的边缘的区域中的活塞底部的向着轴向后部的拉伸,活塞体的壁厚减小到这个区域中,从而活塞在该区域中能够有效地冷却。在这里,能够避免也被描述为热点的活塞的局部的过热。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型方案,活塞底部在活塞体的径向较外部的边缘上、在构造出在周向上环绕的材料空隙的情况下向着轴向后部拉伸。如果活塞底部在径向较外部的边缘上、在构造出在周向上环绕的材料空隙的情况下向着轴向后部拉伸,则上文所提到的优点被尤其表现出来。则然后活塞底部的较外部的边缘的热量能够有效地冷却,并且在活塞和焰环之间的损伤体积尤其有效地得到减小。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改型方案,材料空隙从活塞体的径向较外部的边缘起以第一尺寸Y在径向上向内延伸。所述材料空隙从活塞体的前部的活塞底部起以第二尺寸X在轴向上向后延伸。材料空隙的这种设计允许活塞的尤其有效的冷却以及损伤体积的尤其有效的减少。
附图说明
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下述的说明中得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改型方案。借助于附图(不局限于此)具体地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塞连同配设给缸体运行套筒的焰环的横截面;
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活塞与配设给缸体运行套筒的焰环的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未经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