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方法、基站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001.2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9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毛京京;姚霈;王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合并 小区 干扰 设备 方法 基站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方法、基站以及系统。合并小区包含至少两个扇区,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包括配置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配置模块(11)用于为合并小区配置至少两个相同频点的主广播控制信道(BCCH),至少两个主BCCH分布在不同时隙上;发送模块(12)用于发送至少两个无线帧所对应的信号,至少两个无线帧所对应的信号分别携带一个主BCCH的频率校正信道(FCCH)信号,以使得位于至少两个扇区中的至少第一用户设备(UE)、第二UE分别接入不同的主BCCH时隙上。采用本发明,可有效避免进行空分复用的用户发送的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在开启不连续发送(DTX)的场景下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还涉及一种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的频谱重整技术(又称为refarming)的不断发展,GSM系统的频带越来越窄。为了降低GSM系统的干扰,改善网络质量,提出了小区合并技术,即将多个采用相同频点的小区合并得到合并小区,也称为超级小区,合并小区使用的频点数量大大减少,但其覆盖范围却保持不变,而且不同小区下的用户设备可以空分复用。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合并小区发送的无线帧中仅携带一个主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的信息,因此,进行空分复用的用户设备在根据接收到该主BCCH的频率校正信道(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FCCH)上的信息进行后,均根据FCCH定位到这个主BCCH,导致进行空分复用的用户设备在合并小区中时频同步后,因此各空分复用的用户设备之间存在持续的较强的同频干扰,即导致在开启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的场景下各空分复用的用户设备在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low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SACCH)上发送的信号会发生持续碰撞,即发生SACCH碰撞,造成从而造成合并小区的掉话率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方法、基站以及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在开启DTX的场景下空分复用的用户设备发生SACCH碰撞,降低网络掉话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降低合并小区干扰的设备,所述合并小区包含至少两个扇区,所述设备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合并小区配置至少两个相同频点的主广播控制信道BCCH,所述至少两个主BCCH分布在不同时隙上;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至少两个无线帧所对应的信号,所述至少两个无线帧所对应的信号分别携带一个主BCCH的频率校正信道FCCH信号,以使得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扇区中的至少第一用户设备UE、第二UE分别接入不同的所述主BCCH。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E在接入所述至少两个主BCCH之一后发送的信道请求消息;信道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信道请求消息,为所述第一UE分配业务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分配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第一确定子模块以及第二确定子模块,所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UE在接入所述至少两个主BCCH之一后能够分配的空闲业务信道;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空闲业务信道中的待定业务信道,其中,所述待定业务信道对应所述第二UE接入所述至少两个主BCCH之另一后所占用的业务信道,所述第二UE和第一UE分处于不同的所述扇区;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定业务信道中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信道分配给所述第一U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