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两个粘接的车身构件的车辆车身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31393.0 | 申请日: | 2014-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3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A·贝尔;J·伦茨;L·施密德;T·施瑙费尔;M·艾斯;T·弗莱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4;B62D27/06;B62D2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两个 车身 构件 车辆 | ||
1.车辆车身(10),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并且在主加载平面中以推力和/或拉力受载,
其中,粘合层(28)借助粘合法兰构造成形,在该粘合法兰上,粘合层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34)定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粘合层(28)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40°和50°之间的角度(34)定向。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粘合层(28)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45°的角度(34)定向。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22、24)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A柱。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22、24、36)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并且利用第二车身构件构造客舱的环形支架下部。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设置有第三车身构件(22、24、36、42),该第三车身构件与第一或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的粘合层(28)构造为覆盖在第一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之间的粘合层(28)。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并且利用第三车身构件(42)构造客舱的前围板。
8.车辆车身、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并且在主加载平面(30、32)中以推力和/或拉力受载,
其中,粘合层(28)借助弯曲的粘合法兰(38)构造成形。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构造客舱的车门槛加强部(36)并且利用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
10.车辆车身、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
其中,粘合层(28)以1.4mm至1.6mm的厚度构造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3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