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把持处理装置和把持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1351.7 | 申请日: | 201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把持 处理 装置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持处理装置,该把持处理装置包括供超声波振动传递的顶端处理部和能够相对于顶端处理部开闭的钳口(把持单元),用于处理被把持在顶端处理部与钳口之间的处理对象。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把持处理装置,该把持处理装置包括在顶端部设有顶端处理部的作为振动传递部的超声波探头和能够相对于顶端处理部开闭的钳口(把持单元)。在超声波探头中,将超声波振动从基端方向朝向顶端方向传递到顶端处理部。此外,顶端处理部经由超声波探头被传导有高频电流而作为探头电极部发挥功能。超声波探头以顶端处理部朝向顶端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贯穿于护套。钳口安装在护套的顶端部。在钳口上设有在相对于顶端处理部闭合的状态下能够抵接于顶端处理部的抵接部。抵接部由绝缘材料形成。此外,在钳口上设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钳口电极部。经由护套向钳口电极部传导高频电流。在抵接部抵接于顶端处理部的状态下,钳口电极部不与顶端处理部接触。在把持处理装置中,在顶端处理部与钳口之间把持着生物体组织等处理对象的状态下,利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流对处理对象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7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设于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把持处理装置的超声波探头(振动传递部)通过传递超声波振动而振动,因此,仅在振动的波节位置支承于护套。在此,超声波探头的顶端成为振动的波腹位置,设于超声波探头的顶端部的顶端处理部位于自支承于护套的波节位置离开的位置。因此,顶端处理部并未牢固地固定于护套。因而,在钳口与顶端处理部之间把持着处理对象的状态下,在自钳口作用于顶端处理部的按压力的作用下,顶端处理部有时会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地扭转、或者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钳口移动。在对处理对象进行处理时,由于顶端处理部扭转或者向宽度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移动,作为探头电极部的顶端处理部有时会与钳口的钳口电极部接触。在向顶端处理部传递了超声波振动、而且向顶端处理部和钳口的钳口电极部传导了高频电流的状态下,由于顶端处理部与钳口电极部接触,在顶端处理部与钳口电极部之间产生火花(spark)。而且,由于产生火花而在超声波探头的顶端处理部产生裂纹(crack)。
本发明即是着眼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地防止由于顶端处理部的扭转或者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而使顶端处理部与钳口电极部接触的把持处理装置和把持单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把持处理装置包括:振动传递部,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设置,用于从基端方向向顶端方向传递超声波振动;顶端处理部,其设于所述振动传递部的顶端部,通过被传导高频电流而作为具有第1电位的探头电极部发挥功能;钳口,其能够相对于所述顶端处理部开闭;抵接部,其由绝缘材料形成在所述钳口的一部分,在相对于所述顶端处理部闭合所述钳口的状态下能够抵接于所述顶端处理部;钳口电极部,其由导电材料形成在所述钳口中的与所述抵接部不同的部位,通过被传导高频电流而具有与所述第1电位不同的第2电位,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顶端处理部的状态下,该钳口电极部不与所述顶端处理部接触,该钳口电极部具备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顶端处理部的所述状态下自所述顶端处理部离开而与所述顶端处理部相对的电极相对表面;以及钳口绝缘部,在将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且与所述钳口的打开方向和闭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设为第1宽度方向、将与所述第1宽度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2宽度方向的情况下,该钳口绝缘部由绝缘材料形成在所述钳口中的、自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1宽度方向和所述第2宽度方向离开的位置,该钳口绝缘部具备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顶端处理部的所述状态下自所述顶端处理部离开而与所述顶端处理部相对的绝缘相对表面,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顶端处理部的所述状态下,所述绝缘相对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自所述顶端处理部的离开距离小于所述电极相对表面中的任一个位置的自所述顶端处理部的离开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油辣椒的灌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旋藻多糖滴眼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