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双覆盖件的微针注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0721.5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斯科特·A·伯顿;伍振裕;理查德·R·马赛厄斯;托马斯·D·R·福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王鹏鑫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覆盖 注射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用于将微针施用到皮肤并且/或者将活性剂递送到皮肤的微针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剂(或药物)通常经口或通过注射来施用。令人遗憾的是,当口服时,许多制剂可能无效或具有从根本上降低的药效,因为制剂不被吸收或在进入血流之前受到不利的影响并因此不具有期望的活性。此外,口服制剂可能不如注射制剂见效快。另一方面,将制剂直接注射到血流中,同时确保制剂在施用期间不改性为困难的、不方便的、痛苦的和不舒服的过程,这有时导致不良的患者依从性。
透皮递送可提供施用原本需要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递送的活性剂的方法。此外,相比于经口递送,透皮递送避免了消化道的恶劣环境,绕过了胃肠道药物代谢,降低了首过效应,并且通过消化酶和肝酶避免了可能的失活。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使用透皮递送来有效地递送的分子数可受限于皮肤的阻隔性质。通过皮肤输送分子的主要障碍为角质层(皮肤的最外层)。
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皮肤处理方法,以便提高诸如角质层等最外皮肤层的渗透性或孔隙率,从而增强通过那些层或至那些层中的递送。角质层为由脂域分开的紧凑角化细胞残余物的复杂结构。角质层是由失去其细胞核并且变为角质的角化细胞形成,该角化细胞构成大多数上皮细胞。这些死细胞包括角质层,该角质层具有仅约10微米到30微米的厚度并且防止身体由外源性物质侵入并防止内源性流体和溶解分子向外迁移。各种皮肤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微针、激光消融、射频消融、热消融、超声导入、离子导入、或它们的组合。
微针或微钉阵列(有时也被称为微结构透皮系统(MTS)提供对原本不穿透角质层的活性剂的皮内递送。锋利的微针末端被设计成能够穿透皮肤的角质层,但足够短而不穿透神经末梢,从而减少或消除插入时的疼痛。然而,将微针穿透达到皮肤组织内的精确程度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常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与施用传统的基于补片的递送系统不同,一些现有的MTS需要外部能量的辅助来确保微针有效地和可重复地穿入生物组织达期望的深度。这种辅助可通过利用一种设备装置来实现,所述设备装置可在将微针阵列定位于皮肤表面上之后使用,或所述设备装置可与一系列微针整合在一起,并在启动时,可将微针阵列递送到皮肤中。微针有助于在皮肤中形成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有利于递送活性成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活性组分可涂布在微针阵列上且在角质层被微针刺破时直接通过皮肤递送。MTS系统与其他皮肤处理方法相比的一个优点在于减少疼痛的递送模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注射设备,所述设备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基部和腔,所述腔延伸穿过所述基部以在所述基部中限定开口,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基部被构造成朝皮肤表面定位。所述设备还可包括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第一侧,所述第一侧包括多根微针。所述设备还可包括微针阵列保持件,所述微针阵列保持件被构造成保持微针阵列且位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微针阵列保持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基部中的所述开口在(i)回缩位置和(ii)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回缩位置中,所述微针阵列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使得当所述设备定位于所述皮肤表面上时,所述微针阵列不接触所述皮肤表面并且所述微针阵列联接到所述微针阵列保持件,在所述伸出位置中,所述微针阵列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当所述设备定位于所述皮肤表面上并且所述微针阵列联接到所述微针阵列保持件时经由所述开口接触所述皮肤表面。所述设备还可包括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被构造成被定位以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基部中的所述开口。所述覆盖件可包括(i)第一部分和(ii)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构造成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基部的邻近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被构造成被容纳在所述外壳的所述腔中并且还被构造成当所述微针阵列保持件处于所述回缩位置时覆盖所述微针阵列上的所述多根微针。
参考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微针注射设备的正面组装顶部透视图,所述设备包括覆盖件与注射组件和输注组件。
图2为图1中的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中的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图1到图3中的设备的正面、顶部、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5为图1到图4中的设备的正面、底部、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为图1到图5中的设备的正面、顶部分解透视图。
图7为图1到图6中的设备的近距离侧面剖视图,所述设备示出为处于其中覆盖件被移除的第一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电钻垂直打孔辅助电钻架
- 下一篇:具有阈值电压设定掺杂剂结构的先进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