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0473.4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7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早坂和章;和田康;岩间真理绘;高滨昂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G45/58 | 分类号: | C10G4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基础油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润滑油的领域中,尝试了改善润滑油中所含的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和低温粘度特性。
在制造润滑油基础油的过程中,为了改善低温流动性能,一般进行降低润滑油基础油中所含的正构烷烃的含有比例的处理(脱蜡处理)。因此,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工序中,广泛进行了溶剂脱蜡、异构化脱蜡等脱蜡处理。
溶剂脱蜡为如下处理:将被处理油(脱蜡处理前的润滑油基础油)与溶剂混合并冷却,通过过滤等去除混合物中的析出物(蜡成分)。另外,异构化脱蜡为如下处理:通过在氢气的存在下使被处理油与异构化脱蜡催化剂接触、主要将正构烷烃转化(异构化)为异构烷烃,从而降低被处理油中的蜡成分。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作为氢化处理之一的氢化裂化中,也可以引起由正构烷烃向异构烷烃的异构化,但在氢化裂化中被处理油所含的各种成分的裂化为主,与之相对在异构化脱蜡中异构化为主,在这一点上可以将两者区别。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通过以所得润滑油基础油的尿素加合值达到规定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氢化裂化/异构化脱蜡,从而降低对低温流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正构烷烃和特定的异构烷烃的含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4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中,从节约能源性的观点出发,在低温流动性能的同时,低温粘度特性也是重要的,尝试了改善。基础油的低温粘度特性一般以粘度指数之类的数值来体现,粘度指数越大表示由温度导致的粘度变化越小、是优异的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异构化脱蜡的情况下,必须将正构烷烃完全转化为异构烷烃。另一方面,转化反应过度进行时,存在异构体率(所得润滑油基础油的异构烷烃成分/烷烃成分的比)在100%或接近100%的区域内的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指数降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发现,提高异构体率时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指数降低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每1分子的异构烷烃的支链的程度(支链度)变大。而且,通过选择异构化脱蜡的处理条件,调整支链度未必容易。另外,即便假定可以得到期望的润滑油基础油,在该情况下收率也变得不足够。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以高收率得到具有高粘度指数和良好流动性能的润滑油基础油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
供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所得润滑油基础油中为了兼顾高粘度指数和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供于异构化脱蜡的被处理油的选择是重要的,作为选择上述被处理油时的指标,由13C-NMR谱推导出的特定的参数是有用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基础油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
第1工序,对含有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被处理油进行13C-NMR分析,基于所得13C-NMR谱中的下述指标值(1)、(2)和(3)选择被处理油,
指标值(1):归属于叔碳原子的峰的积分值除以0~50ppm的全部峰的积分值所得的值、
指标值(2):归属于构成烃主链的碳原子的峰的积分值除以0~50ppm的全部峰的积分值所得的值、
指标值(3):归属于在烃主链中的自末端碳原子起第5号碳原子或位于第5号碳原子内侧的碳原子上键合的、支链CH3的峰的积分值除以10~25ppm的全部峰的积分值所得的值;以及,
第2工序,将前述第1工序中选择的被处理油进行异构化脱蜡而得到脱蜡油。
此处,对于上述指标值(1)、(2)和(3)的概念,参照图1和下述式(1)并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对包含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被处理油测定的13C-NMR谱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另外,下述式(1)表示被处理油中所含的异构烷烃的一个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未经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