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压缩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0156.2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宽之;永尾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7/12 | 分类号: | F04D17/12;F04D25/16;F04D29/053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等旋转机械为通过向旋转的叶轮的半径方向穿过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压缩气体的机械。作为离心压缩机已知有将压缩煤气等气体的叶轮安装在一根轴的结构的一轴多段型离心压缩机和在多个小齿轮轴的轴端安装叶轮的结构的增速机内置型离心压缩机(以下,称为齿轮压缩机)。众所周知,齿轮压缩机为通过分别具备设置在多个小齿轮轴的轴端的叶轮的多个压缩部来压缩流体的方式的压缩机。
作为这种齿轮压缩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传递驱动轴的旋转的小齿轮轴即从动轴的每个两端设置相同结构的压缩部的双齿轮压缩机。该齿轮压缩机通过一个从动轴使两个压缩部旋转,从两侧同时压缩气体以作为一个压缩部,由此无需将叶轮的直径设大,即可实现整体齿轮压缩机的大容量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3-036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双齿轮压缩机中,优选通过将从两端的压缩部施加于从动轴的推力抵消,而设为不在从动轴上施加偏向中心轴方向的任意一侧的推力的状态。然而,根据双齿轮压缩机的设置状况,有时会因连接于压缩部的喷出口的配管的长度差异导致流路阻力不同。因此,在两侧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差异而产生推力,有时会对支承压缩部的从动轴或其止推轴承等施加意外的负载。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从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的离心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具备:驱动轴,进行旋转驱动;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从动齿轮,获得由所述驱动齿轮传递的旋转;从动轴,向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侧延伸;第一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第二压缩部,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且通过所述从动轴的旋转压缩流体;及压力调整部,用于均匀地调整所述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和所述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的压力。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减小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减少因第一压缩部与第二压缩部之间的压力差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这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以如下:
该离心压缩机具备:换热器,进行从所述第一压缩部及所述第二压缩部喷出的流体的换热;第一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及第二连接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与所述换热器,所述压力调整部在距离所述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和距离所述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口的距离相同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路。
根据这种离心压缩机,能够使第一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间即第一连接通路内的空间的压力与第二压缩部中的流体的喷出侧空間即第二连接通路内的空间的压力变得均匀。例如,考虑到离心压缩机的设置位置等布局问题,即便在因第一连接通路与第二连接通路的长度的不同而导致第一连接通路及第二连接通路中的压力损失产生差异时,也能够轻松地减小在第一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与第二压缩部的喷出压力之间产生的差异。因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第一压缩部与第二压缩部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的推力。由此,能够轻松地减少因从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这两个压缩部产生的推力差异而产生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可以如下:
所述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一外壳,在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二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叶轮,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且随着该从动轴的旋转而压缩流体;及第二外壳,在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所述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面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压力调整部以贯穿所述第一外壳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方式设置,以便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