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底坑脚手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80029279.4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岛林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脚手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底坑脚手架装置,该底坑脚手架装置是为了对配置在比地坑底面靠上方的位置的设备类进行维护检查而设置在底坑内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的底坑进出装置中,为了与底坑的深度无关地使用固定大小的底坑舷梯,在底坑内的壁上设有支承台。维护人员在维护检查时,从层站使底坑舷梯的下端部支承于支承台,经由支承台下降到底坑底面进行维护检查。当电梯正常运转时,底坑舷梯以折叠的状态挂在设于层站地板与支承台之间的层站侧的壁上的保持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以往的其它的电梯的底坑内维护装置中,与底坑的深度无关地,在设置于底坑内的缓冲器上设有固定大小的作业台。维护人员在维护检查时,当下降到底坑底面之后,将底坑舷梯立在作业台上,并登上作业台进行维护检查。当电梯正常运转时,底坑舷梯倒在底坑底面的一角,或者保管于其它场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2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关于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的底坑进出装置,维护人员必须从底坑的底面进行设备类的维护。当设置在底坑内的设备类设置在比底坑底面靠上的位置、维护人员的手碰不到设备类时,必须使用与用于下降到底坑内的底坑舷梯不同的作业用舷梯。当底坑的深度变深时,作业用舷梯必须对应于底坑的深度而增大尺寸。当作业用舷梯的尺寸增大时,收容场所也增大。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的底坑内维护装置,存在当底坑的深度变深时,维护人员登上作业台时使用的作业用舷梯的尺寸增大这样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维护人员下降到底坑底面时使用的底坑舷梯的尺寸也一同增大的问题。由此,底坑舷梯和作业用舷梯的收容场所也增大。
由此,专利文献1和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的底坑进出装置和电梯的底坑内维护装置的便利性变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与底坑的深度无关地使用同样的底坑舷梯和作业舷梯进行维护检查的电梯的底坑脚手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底坑脚手架装置具备:多个板支承部,它们包括设在比井道底坑内的轿厢导轨靠层站侧的井道的壁上的壁侧支承部件;以及底坑板,其在井道底坑内由所述板支承部支承,并且位于比最下层层站的地面靠下方且比底坑底面靠上方的位置,具有供维护人员搭乘的作业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底坑脚手架装置,由于底坑板由包括设在比井道底坑内的轿厢导轨靠层站侧的井道的壁上的壁侧支承部件的多个板支承部支承,因此能够与底坑的深度无关地使用同样的底坑舷梯和作业舷梯来进行维护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井道底坑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轿厢向下撞击图2的缓冲器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井道底坑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而且,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a、2b以及一对对重导轨3a、3b。轿厢4沿着轿厢导轨2a、2b在井道1内升降。另外,对重5沿着对重导轨3a、3b在井道1内向与轿厢4相反的方向升降。在该例子中,在从层站6观察井道1内的进深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上,对重5设在比轿厢4远离层站6的位置。
轿厢导轨2a、2b配置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并且在层站6的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轿厢4的两侧。此外,对重导轨3a、3b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配置在比轿厢4远离层站6的位置,并且在层站6的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对重5的两侧。
此外,在井道1内的最下层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曳引机7和控制盘8。如图2所示,曳引机7和控制盘8的下端面的位置为了防止浸水而位于比最下层层站6a的地面9靠上方的位置。在该例子中,曳引机7和控制盘8以当轿厢4停止于最下层层站6a时与轿厢4的一个侧面对置的方式固定在井道1的壁面。此外,曳引机7和控制盘8使用薄型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9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奏乐式绕圈玩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遥控对战玩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