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识别工具对电导体的碰触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28889.2 | 申请日: | 2014-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拉法埃尔·代施勒;迈克尔·乔斯特;罗兰德·卡姆普曼;马丁·蒂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洛伊尼格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1H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识别 工具 导体 碰触 设备 | ||
一种用于识别工具(2a、2b)与被电绝缘部(5a)包裹的电导体(5b)的碰触的设备。为了在此也针对无电势的而且很短的线缆长度,确保安全可靠的而且简便地指示出工具‑导体碰触,由导电材料制造的工具(2a、2b)固定在由导电材料制造的工具保持装置(1a、1b)上。在工具(2a、2b)与工具保持装置(1a、1b)之间,在此设置有薄的电绝缘部,从而所述构件连同同轴线缆一起形成电容器(CS)。与电容器并联地接有电感(La、Lb),从而在工具与工具保持装置之间形成高品质因数的LC‑振荡回路。电子的电路结构激励振荡回路并且检测振荡回路的特征振荡参数。另外,能够针对线缆加工根据线缆加工过程中的碰触时长和时刻对工具‑导体碰触加权值,进而确定出量化的生产次品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由导电材料制造而且固定在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工具保持装置上的工具对必要时被大多为电绝缘部包裹的电导体的碰触的设备,其中,在工具与工具保持装置之间设置有很薄的电绝缘部;以及涉及一种剥绝缘皮机,其具有保持在工具保持装置上的剥绝缘皮刀并且具有用于识别至少一个所述剥绝缘皮刀对线缆的电导体的碰触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给线缆剥绝缘皮时,通常使用两个呈V形的刀具,所述刀具切入线缆绝缘部,直至几乎达到导体。在切入时,将刀具以绝缘部厚度的很小比例部分回行。之后,线缆在刀具处于进给中的情况下以剥绝缘皮行程回拉,或者刀具执行剥绝缘皮行程,从而刀具将已分离的绝缘部段剥下来。在线缆加工中,总是较为重要的是:能够自动识别到生产失误。基于对于例如针对汽车工业或航空工业的电线缆安全性的高要求,越来越把极小的导体损伤(如刮痕或切口)也视作风险,这是因为这种损伤在振动和/或腐蚀的共同影响下可能导致断裂。因此,已经提出一些用于识别刀具-导体碰触情况的提案,如在下面简要介绍那样。
在DE 10 2009 027967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剥绝缘皮)工具对必要时被大多为电绝缘部包裹的电导体的碰触的设备,这种设备包括:与工具连接的电路结构以及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相对于剥绝缘装置电绝缘的工具。为了确定刀具是否碰触到需要剥绝缘皮的导体,给导体或刀具加载电压并且仅确认:是否形成电流,这在刀具碰触导体时通过闭合所形成的电路而实现。相反,只要不存在电流,导电的构件(刀具和导体)就未发生相互碰触。但并未提出进一步的评价方法。于是,在JP2133016A中公开了对于线缆的电容式电压耦合输入以及借助接地的刀具作为放电器从线缆的电容式电压耦合输出。需要处理的线缆在处理之前被引导通过两个作为电极起作用的管段。通过第一管段,将高频电压电容式地耦合输入线缆,在第二管段中电容式地耦合输出。当接地的刀具碰触到导体时,刀具能够作为第二管段处的电压瓦解得到识别。但这种方法仅对于相对短的线缆起作用,这是因为较长的线缆对于电容式耦合输入而言,表现出过高的电容负荷。另一方面,最短的线缆长度由管长给定。
对线缆电感式的电压耦合输入以及利用接地的刀具作为放电器从线缆电容式的耦合输出是专利EP1772701B1的主题。需要处理的线缆在处理前引导通过环形线圈和管段。将高频电压借助环形线圈耦合输入线缆以及通过管段耦合输出。当接地的刀具碰触到导体时,刀具能够作为第二管段处的电压瓦解得到识别。上述方法具有的缺陷是:这种方法仅对于相对较长的、在电容方面良好接地的线缆,并且因此也仅能够用于剥去绝缘皮的一侧。
而在DE102007053825.3和WO2012/015062A1中介绍了对绝缘的刀具的电阻式电压耦合输入。剥绝缘皮刀在电学上绝缘地固定并且经电阻与高频电压源相连接。当刀具碰触到导体时,刀具的碰触能够作为刀具处的电压瓦解或电压形式改变而被识别。但是对于较短的线缆,刀具自身电容与线缆电容的比例是不利的并且对刀具-导体的碰触的识别变得麻烦。
上面介绍的三种用于识别刀具-导体碰触的方法的组合方案例如在JP7-227022A以及JP2000354315A中有所介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洛伊尼格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施洛伊尼格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8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