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7516.3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9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洋二;阿部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H7/08 | 分类号: | B23H7/08;B23H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被加工物浸渍在加工液中而进行加工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电火花成型加工装置等放电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公开了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其使被加工物浸渍于在加工槽中储存的加工液中,在所述被加工物与电极之间的微小间隙处产生放电而进行加工,该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基座,其载置所述被加工物;加工槽,其包围所述基座而设置,储存加工液,至少一部分作为能够沿垂直方向移动的升降加工槽,在该升降加工槽的升降内壁处形成有使加工液溢出的排水口;升降装置,其使所述升降加工槽升降;副槽,其接收从所述加工槽溢出的加工液;以及密封件,其配置在所述升降加工槽与副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处,使所述加工槽的加工液不会向所述副槽内泄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特许第5173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5264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现有的放电加工装置由于长期的工作而会使密封件磨损,加工液会从升降内壁与副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处泄漏。在副槽中设置有狭缝,该狭缝用于使将升降加工槽与配置在副槽外的升降装置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通过。存在的问题是,从密封件泄漏的加工液顺着升降加工槽的底面靠近狭缝,从狭缝向副槽外的放电加工装置设置底面飞散而弄脏底面。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放电加工装置,从密封件泄漏的加工液不会从副槽的狭缝向副槽外的放电加工装置设置底面飞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基座,其载置被加工物;加工槽,其包围所述基座而设置,储存加工液,至少一部分作为能够沿垂直方向移动的箱形的升降加工槽,在该升降加工槽的升降内壁处形成有使加工液溢出的排水口;升降装置,其使所述升降加工槽升降;副槽,其接收从所述加工槽溢出的加工液;狭缝,其设置于所述副槽的端部壁处,用于使将所述升降加工槽与升降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通过;以及密封件,其配置在所述升降加工槽与所述副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处,使所述加工槽的加工液不会向所述副槽内泄漏,该放电加工装置使所述被加工物浸渍于在所述加工槽中储存的加工液中,在该被加工物与电极之间的微小间隙处产生放电而进行加工,该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加工槽的靠升降内壁侧的底部处,设置有狭缝状的接收口,该接收口接收从所述密封件泄漏而沿所述升降内壁滴下的加工液,并将该加工液回收至升降加工槽内。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起到的效果是,从密封件泄漏的加工液不会从副槽的狭缝向副槽外的放电加工装置设置底面飞散而弄脏底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槽以及升降加工槽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槽、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形状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升降装置的方式不同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槽、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形状的斜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后视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纵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A线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与图7相同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与图7相同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升降加工槽的与图6相同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槽以及升降加工槽的形状的斜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加工槽、升降加工槽以及副槽的形状的纵剖视图。在图2中,省略被加工物、基座以及加工液,另外,在将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外周覆盖的副槽26中,为了清楚了解升降装置50的配置,将副槽26的一部分剖开而进行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7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