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23862.4 | 申请日: | 2014-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8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龄;刘自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G3/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装置 以及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改善驱动IC随着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曲时容易出现破裂和/或者断裂的技术问题。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驱动IC,柔性电路板包括:包括元件设置区域及预留区域的本体部、沿预留区域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突出延伸并连接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连接部,本体部、连接部与柔性显示面板形成间隔空间;驱动IC,电性安装于元件设置区域。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预留区域,并将驱动IC设置于元件设置区域,以使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曲变形时对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的驱动IC无影响,从而避免对驱动IC造成折断或者断裂等破坏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柔性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柔性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显示装置具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使用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或者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显示屏等。这些显示屏不可避免地有着一定的重量、厚度和体积,并被固定在某个地方。而在此基础上,三维显示或者触控显示等的应用,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与上述显示装置相对的称之为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的核心部件是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因轻薄、可弯曲等特征,使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常,柔性显示装置是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具有低功耗、体积小及直接可视柔性等特点。一般而言,采用驱动IC点亮并驱动柔性显示屏及柔性显示产品,常见的做法是:在柔性薄膜的TCP及COP薄膜上粘贴驱动IC后,绑定在面板上使用。如图1至图4所示的驱动IC3a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为驱动IC3a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a的其中一侧边;图4为驱动IC3a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a的相邻两侧边。可以看出,驱动IC3a通常采用了沿柔性显示面板1a的边缘方向设置,由于驱动IC3a具有一定的几何长度,按照现有的安装方法,虽然能简化IC电路的布线,但是设置了驱动IC3a的柔性显示面板1a随着自身发生弯曲,即使驱动IC3a也可以随之弯曲,但如果弯曲的曲率和弯曲力变大,在发生弯曲的过程中,会出现驱动IC3a发生破裂和/或者断裂从而导致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预留区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改善驱动IC随着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曲时容易出现破裂和/或者断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曲变形特性;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电性连接,并包括:
本体部,包括元件设置区域及预留区域;
连接部,沿所述预留区域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突出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本体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形成间隔空间;驱动IC,电性安装于所述元件设置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连接侧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部沿相对于所述连接侧边的纵向方向分割为所述元件设置区域及所述预留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IC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连接侧边平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留区域为对应所述连接部之背离所述连接侧边一侧的贯穿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留区域包括所述贯穿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贯穿区域和所述元件设置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3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