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3311.8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9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信贵;西冈圣司;川北知纪;新田晃平;中原槙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L23/12;C08L23/26;C08L6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海涛;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械强度和弹性优异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和由所述组合物得到的成型制品。
背景技术
聚烯烃类树脂(典型地聚乙烯和聚丙烯)已经被广泛用作通用聚合物,因为其廉价、易于制造、强且轻,同时制造成本低。特别地,聚丙烯因为其优异的耐热性和透明性以及良好的可塑性而已经用于例如如下的广泛应用:汽车部件、电气和电子部件、工业材料、家具、文具、日用杂货、容器、包装制品、玩具、休闲用品以及医疗产品。
聚丙烯的性能与其晶形、结晶度、结晶形态(球粒的尺寸)等密切相关。由此已经尝试控制聚丙烯的分子结构以由此在纳米级上控制结晶区域和无定形区域的结构以改善耐热性和诸如耐刮擦性和橡胶弹性的机械性质。
用于改善机械性质如屈服应力、缩口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而不改变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的已知方法的实例包括如下方法:包括改进加工技术的方法;以及包括将弹性体、无机填料等添加到聚丙烯以形成复合材料的方法。特别地,使用添加剂的高性能方法能够控制宽范围的机械性质,且所述方法比控制聚丙烯的分子结构的技术更经济。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由聚丙烯和特定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构成的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在工业收缩薄膜和商务用途保鲜膜方面的用途。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2-34841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尽管如上所述已经提出了关于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的机械强度的各种改进,但是难以提高诸如断裂应变的弹性而同时保持机械强度如屈服应力、缩口应力和断裂应力。专利文献1的组合物必须具有高含量的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以确保弹性,这导致聚丙烯的结晶区域的量减少,由此降低组合物的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和弹性两者都优异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和由所述组合物得到的成型制品。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发现,相对于聚烯烃类树脂的量以特定的量包含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酸改性的聚丙烯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在机械强度和弹性两方面都是优异的,由此完成了本发明。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例如如下项中所提出的主题。
项1
一种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烯烃类树脂、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酸改性的聚丙烯,
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烯烃类树脂,存在0.05~10质量份的所述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0.01~2质量份的所述酸改性的聚丙烯。
项2
根据项1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烯烃类树脂是聚丙烯。
项3
根据项1或2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脂族聚碳酸酯树脂是通过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使二氧化碳与烯化氧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项4
根据项1~3中任一项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脂族聚碳酸酯树脂是聚碳酸亚丙酯。
项5
根据项1~4中任一项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酸改性的聚丙烯是马来酸改性的聚丙烯或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丙烯。
项6
一种成型制品,所述成型制品由根据项1~5中任一项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得到。
项7
一种聚烯烃类树脂用弹性改善剂,所述弹性改善剂包含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酸改性的聚丙烯。
项8
根据项7的聚烯烃类树脂用弹性改善剂,其中相对于0.05~10质量份的所述脂族聚碳酸酯树脂,所述酸改性的聚丙烯以0.01~2质量份的量存在。
项9
一种用于改善聚烯烃类树脂的弹性的助剂,所述助剂包含脂族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助剂以与酸改性的聚丙烯组合的方式使用。
有益效果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烯烃类树脂,且基于所述聚烯烃类树脂的量还包含特定量的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酸改性的聚丙烯,所以所述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展示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使用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试样进行的小角X射线散射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
除了聚烯烃类树脂之外,根据本发明的聚烯烃类树脂组合物还包含特定比例的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酸改性的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精化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精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3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纯化生物分子的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 下一篇:成形玻璃片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