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年龄预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2739.0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4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珍镐;金良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BIOAGE |
主分类号: | G16H50/50 | 分类号: | G16H50/5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陈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值预测 预估 标准偏差SD 生物体 运算 统计信息 数值输入 预测装置 接收部 加权 预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本年的数值预测下一年的诊查数值的装置或方法、及利用下一年的诊查数值预测值而预测下一年的生物体年龄的装置及方法。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诊查数值预测装置,其包括:统计信息接收部,其接收本次年龄(T)的第一诊查项目的平均值AVG(T)及标准偏差SD(T)、和下次年龄(T+1)的第一诊查项目的平均值AVG(T+1)及标准偏差SD(T+1);诊查数值输入部,其接收本次年龄(T)的被诊查者的所述第一诊查项目的诊查数值X(T);诊查数值预测部,其在X(T)和AVG(T)的差值上反映加权值后,合算在AVG(T+1),运算出所述被诊查者的下次年龄(T+1)的所述第一诊查项目预估值Y(T+1)。根据该实施例的诊查数值预测装置,在本次年龄的被诊查者的诊查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在下次年龄中也相似地维持,并在下次年龄的诊查数值平均值加上相当于本次年龄的被诊查者诊查数值和平均值的差值的数值,从而运算出下次年龄的诊查项目预估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体年龄预测装置及方法。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收到本次周期(t)的各诊查项目的诊查数值,通过各诊查项目的统计资料,预测下一周期(t+1)的各诊查项目的诊查数值的装置及方法,并且,本发明涉及提供利用预测的各诊查数值,预测接下一周期(t+1)的生物体年龄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代,人类对老化现象有着莫大的关心,为了将老化的原因调查清楚,开发出预防老化而保持年轻或防止老化现象的疗法,人类费劲了努力。但是,虽然到目前为止有过很多老化的原因的说法,但是老化现象始终是伴随在整个人体的变化,因此,用一个说法来说明所有现象是有限度的。
然而,与其研究老化的原因,近来更是研究防老的方法,即,通过运动或者饮食疗法等来延迟老化速度,从而最终达到防老的效果。尤其进入21世纪后,科学家们将老化也列为是一种疾病,并努力去克服老化。
就这样,现代化的防老医学开始后,科学家们寻找着正确适用了防老医学的科学概念和协议的切实的工具,在这期间,在世界各地自行开发了各种利用多种生物体标本来测定老化的系统。特别是,在将老化视作为一种疾病的角度,无论是什么疾病,首先要诊断,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寻找对象并进行治疗,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再判断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对老化进行科学性诊断。
近来,在科学诊断老化的问题上,1988年WardDean,M.D.教授的“BiologicalAgingMeasurement”中公开了测定生物体年龄用作防老的基石的方法,这便成为了在防老医学诊疗上的转折点。
另一方面,韩国公开特许第2007-0080852号中公开了输入多种诊查数值而测定生物体年龄的装置及方法。但是,根据上述公开专利文献,只能测定输入诊查数值的时间点的生物体年龄,无法预测将来的生物体年龄。如果能预测将来的生物体年龄,则能够直接掌握老化的速度,而且,不仅输入当前的诊查数值而测定当前的生物体年龄,还预测将来的生物体年龄是产业上需要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目前还未提供能够预测将来的生物体年龄的装置或方法。
发明的详细说明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多个累积的统计资料,预测提供特定诊查项目的当前诊查数值的被诊查者的未来诊查数值的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多个累积的统计资料,预测提供特定诊查项目的当前诊查数值的被诊查者的未来诊查数值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多个累积的统计资料,通过外推法生成用以建模的插值函数,利用上述插值函数预测提供了当前的诊查数值的被诊查者的未来诊查数值的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利用多个累积的统计资料,通过外推法生成用以建模的插值函数,通过上述插值函数预测提供了当前诊查数值的被诊查者的未来诊查数值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BIOAGE,未经株式会社BIOAGE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2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