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形成材料、射出成形品及复合形成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20125.9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钲则;村上彻;冢本雅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藤田钲则 |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B29B7/90;B29C45/00;C08K7/14;C08K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武玉琴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形成 材料 射出 成形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可塑性树脂以及补强材;
所述补强材为平均纤维径为1μm至7μm且混练前的纤维长为300μm至1000μm的绵状的玻璃短纤维、以及平均纤维径为7μm至20μm的纤维状的补强材;
所述玻璃短纤维以及维纤维状的补强材在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中分散;
所述平均纤维径为7μm至20μm的补强材为经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赛璐珞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杂环高性能纤维、聚芳香酯纤维、克维拉、大力马、钛酸钾纤维、陶瓷纤维;
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为经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四氟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缩醛、改质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状聚烯烃、聚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聚醚砜、非晶聚芳香酯、聚二醚酮、热可塑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复合形成材料为圆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纤维径7μm至20μm的纤维状的补强材为玻璃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短纤维为经选自硅烷耦合剂、润滑剂及皮膜形成材中至少1种进行表面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经选自硅烷耦合剂、润滑剂及皮膜形成材中至少1种进行表面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经选自硅烷耦合剂、润滑剂及皮膜形成材中至少1种进行表面处理。
6.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形成材料为射出成形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形成材料为射出成形用。
8.一种射出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经射出成形而制作。
9.一种复合形成材料的制造方法,该复合形成材料包含热可塑性树脂以及补强材;
所述补强材为平均纤维径为1μm至7μm且混练前的纤维长为300μm至1000μm的绵状的玻璃短纤维、以及平均纤维径为7μm至20μm的纤维状的补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材内,至少将玻璃短纤维以经熔融的热可塑性树脂的温度为基准减去150℃至加上50℃的范围内加热后,投入经熔融的热可塑性树脂中;
所述平均纤维径为7μm至20μm的补强材为经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赛璐珞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杂环高性能纤维、聚芳香酯纤维、克维拉、大力马、钛酸钾纤维、陶瓷纤维;
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为经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四氟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缩醛、改质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状聚烯烃、聚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聚醚砜、非晶聚芳香酯、聚二醚酮、热可塑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形成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纤维径7μm至20μm的纤维状的补强材为玻璃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藤田钲则,未经藤田钲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01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