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7649.2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八子长人;品田贵史;深田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研 |
主分类号: | F16J15/18 | 分类号: | F16J15/18;F16J9/28;F16J15/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压缩机等的往复滑动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CVT中,将一对带轮装配于驱动侧以及被驱动侧的旋转轴,且在两带轮之间架设环形带而连结两旋转轴彼此。驱动侧带轮具有可动轮及固定轮,被驱动侧带轮也具有可动轮及固定轮。另外,在两带轮的可动轮侧设置有驱动侧油室以及被驱动侧油室,通过供给至各油室的工作压而使两带轮的可动轮在轴向上移动,即,通过改变两带轮的槽宽来进行变速控制。密封环装配在设置于环状的内侧构件(例如,将油室形成在可动轮的背面侧的隔壁构件)的外周面的密封环槽中,并具有如下功能:利用密封环的侧面和内周面而承受从油泵供给的油的压力,并利用相反侧的侧面和外周面对密封环槽的侧面与外侧构件(例如可动轮的筒状部)的内周面进行密封。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为了改变带轮的槽宽而经由密封环进行滑动。即,密封环的外周面相对于外侧构件的内周面在轴向上滑动。
关于密封环的密封性,要求与发动机的高性能化对应的耐久性、可靠性的提高、并且以节能为目的的油泵的紧凑化、轻质化、用于实现更精密的电子控制的漏油量的稳定等严格的规格。在极端的情况下,还要求在发动机停止的油泵不工作的状况、即不对密封环施加油压的状况下,也不会发生漏油。
为了使漏油量成为零,例如如图8所示,若将聚四氟乙烯(PTFE)制的无接口的无接缝类型的密封环101与合成橡胶制的O型环102组合,则在未施加油压的状况下也能够使漏油量为零。
但是,上述的密封环在CVT的组装工序中的效率这一观点下,具有较多的如下所述的难点。需要进行两次分别对O型环和PTFE密封环这两方从内侧构件的端部进行扩径后组装到槽中这样的作业,并且,由于内侧的O型环的存在,使得向外侧构件插入前的PTFE密封环的缩径并不容易,在组装工序中效率显著下降。
在日本特开2008-190643以及日本特开2008-190650中进行了用于改善无接口的密封环向内侧构件的槽的组装性的尝试。在日本特开2008-190643中,公开了在无接缝类型的密封环的内周侧设置有朝轴向倾斜延伸的多个突条,并使这些突条的前端与密封槽的底部接触的结构,在越过密封槽的槽缘时,使各突条以沿周向倾倒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向密封槽的组装。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190650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外周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内周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环中,以将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外周部设为薄壁的方式,使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内周部咬入外周部的内侧,根据该结构,减小变形阻力大的外周部的截面积,并增大由容易变形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内周部的截面积,从而改善了组装性。
然而,日本特开2008-190643的密封环和日本特开2008-190650的密封环均为使密封环的内周面与密封槽的底部接触的设计,因此即便容易向内侧构件的槽进行组装,插入外侧构件时的组装阻力也较大,需要考虑特殊的夹具,实际上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具有能够在不降低CVT的组装工序的效率的前提下进行组装的密封环的构造,且在发动机停止的油泵不工作的状况下,即不对密封环施加油压的状况下也不会发生漏油。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以漏油量基本为零作为目标,使用无接口的无接缝类型的树脂环和用于对树脂环赋予张力的螺旋胀圈。因此,组装性以及与外侧构件之间的密封性成为问题,但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了能够提供如下的密封装置:使密封环与密封环槽的槽底分离,并且配置为,使螺旋胀圈的扩张力不仅向树脂环的外周方向作用,而且其分力还向侧面方向作用,以便将树脂环向外周方向以及侧面方向按压,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组装,在不对密封环施加油压的状况下,也不会发生漏油。
即,本发明的密封装置通过在设置于与环状的外侧构件的内周面对置的环状的内侧构件的外周面的密封环槽中装配组合密封环而成,对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之间的油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环包括:无接缝类型的树脂环,其外周面与外侧构件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及螺旋胀圈,其将所述树脂环向外周方向以及侧面方向按压,所述螺旋胀圈配置在设置于所述树脂环的受压侧面与内周面的角部的切割部,所述组合密封环的内周侧与所述密封环槽的槽底分离。优选所述树脂环由氟系的树脂材料构成。另外,优选所述树脂环的内径处于所述内侧构件的直径的95~99.5%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研,未经株式会社理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7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用双壳储罐结构以及液化气体搬运船
- 下一篇:液封式防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