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17239.8 | 申请日: | 2014-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0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五岛毅彦;奥村佳弘;梅津浩志;汤浅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37 | 分类号: | B29C45/37;G02B3/00;B29L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金春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注塑成型制造具有光学面和与所述光学面经由棱线邻接的非光学面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包括具有第1表面粗糙度且用于形成缩痕区域的第1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1表面粗糙度大的第2表面粗糙度且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光学面之间的第2区域的模具面,形成所述非光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第1表面粗糙度是Ra0.1nm以上且小于Ra0.5μm,
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第2表面粗糙度是Ra0.5μm以上且Ra10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第1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第2表面粗糙度之差是Ra0.3μm以上且小于Ra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1区域的模具的面由具有第1导热系数的材料构成,
形成所述第2区域的模具的面由具有比所述第1导热系数大的第2导热系数的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热系数是0.6W·m/K以上且20W·m/K以下,
所述第2导热系数是8W·m/K以上且200W·m/K以下。
6.一种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注塑成型制造具有光学面和与所述光学面经由棱线邻接的非光学面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包括具有第1导热系数且用于形成缩痕区域的第1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1导热系数大的第2导热系数且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光学面之间的第2区域的模具面,形成所述非光学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热系数是0.6W·m/K以上且20W·m/K以下,
所述第2导热系数是8W·m/K以上且200W·m/K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1区域的表面粗糙度之差是Ra0.3μm以上且小于Ra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与形成所述光学面的模具的面邻接地存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相对于与所述非光学面邻接的光学面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占据15~60%。
1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72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定位装置
- 下一篇:浇注型聚氨酯的自动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