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取向层合聚酯膜及光学用层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6976.6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3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崇弘;中岛祥浩;前田慎治;太田一善;长谷川正大;町田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马妮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聚酯 光学 用层合膜 | ||
1.一种光学用层合膜,其特征在于,在下述双轴取向层合聚酯膜的至少一面设置有使用树脂(α)形成的满足下述(6)~(8)的条件的树脂层(X),所述双轴取向层合聚酯膜满足下述(1)~(5):
(1)为具有聚酯层A(以下称为A层)和位于A层的两面的聚酯层B(以下称为B层)的、由至少3层形成的层合聚酯膜;
(2)构成所述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低聚物相对于构成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总体的含量为1.5重量%以下;
(3)构成所述A层的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IV)为0.45dl/g以上0.70dl/g以下;
(4)构成所述B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低聚物相对于构成B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总体的含量为0.5重量%以下;
(5)构成所述B层的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IV)为0.70dl/g以上0.90dl/g以下,
其中,构成所述B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相对于构成B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总体为0.1mol/ton以上0.8mol/ton以下的锗元素,
(6)树脂层(X)的厚度为80~500nm;
(7)树脂层(X)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
(8)树脂(α)为将下述树脂组合物加热而得的树脂,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具有羟基和丙烯酰基的树脂(I)、和具有羟甲基及/或烷氧基甲基的三聚氰胺化合物(I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构成所述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碱土金属元素,将碱土金属元素相对于构成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总体的含量设为M(mol/ton)时,M满足下述式1:
0.1≤M≤15 (式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所述碱土金属元素为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构成所述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磷元素,将磷元素相对于构成A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总体的含量设为P(mol/ton)时,M/P满足下述式2:
1.0≤M/P≤4.0 (式2)。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在所述A层的两面具有的B层的厚度分别为5μm以上5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所述B层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层合聚酯膜总体的厚度为20%以上60%以下。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色调b值为1.5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所述树脂(α)组合物中的树脂(I)与三聚氰胺化合物(II)的含量的质量比(树脂(I)的含量[质量份]/三聚氰胺化合物(II)的含量[质量份])为100/30~100/100。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所述树脂(I)是至少使用下述(a)~(c)的化合物而得的树脂,所用的各化合物的质量比如下所示:
·丙烯酸酯化合物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55~98质量份;
·具有羟基的乙烯系不饱和化合物(b):1~30质量份;
·具有式(1)所示的化学结构(氨基甲酸酯结构)和多官能丙烯酰基的化合物(c):1~15质量份,
其中,使(a)~(c)的总质量为100质量份,
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膜雾度为2.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于170℃加热2小时前后的膜雾度变化(ΔH)为0.5%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学用层合膜,其中,于150℃加热30分钟后,膜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均为1.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69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 下一篇:汽轮机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