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砖联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1569.6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6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H.克施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2 | 分类号: | F27D1/02;E04C3/02;F27D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宣力伟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拱形支承结构的耐火陶瓷砖的联接系统。
此支承结构可主要在工业炉中发现,其中现有技术水平和本发明借助于石灰竖窑的焚烧器区域中的拱来进一步阐释,但不限制本发明的构想。
背景技术
根据DE3933744C2的拱形支承结构位于石灰竖窑的焚烧器区域中。根据图1,其在前视图中(下文简化为:沿坐标系的Y方向)包括由多个(下文简化为:沿坐标系的Z方向)堆叠布置的拱形成排的砖14、16,其中各排砖均包括多个相邻(下文简化为:沿坐标系的X方向)的砖。在下文中,使用坐标系(X、Y、Z)的定向类似地适用于支承结构的单个砖。
沿X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砖利用沿径向(即,沿Z方向)延伸的榫舌和榫槽(公轮廓和母轮廓)成形状配合联接。 特别形成的端部砖组沿Y方向居中地插入一排砖的两个相对地延伸的节段之间,以便将其闭合。
该系统被证明是有利的,但需要明显的组装作业。这对于根据EP1255088B1的系统相应地适用,其中,一排砖的所有砖也利用沿径向延伸的榫舌和榫槽联接,但与DE3933744C2中沿单个方向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的铺设技术,其尤其允许砖联接中既简单又安全的组装。
本发明基于以下发现:通过径向榫槽和径向榫舌的形状配合联接使砖以紧接的方式(沿Y方向)铺设很难甚至不可能。沿径向定向的联接元件还导致沿坐标系的3个方向通常仅仅不均匀的力配合。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发明提出了构造具有沿X方向和Y方向的两个形状配合元件的砖,其同时使沿Z方向的联接稳定。因此,砖可沿坐标系的X方向和Y方向并且也沿Z方向以容易的方式连续联接地布置。
如前文所述,相邻的砖的联接通过砖的外表面上的对应轮廓发生,然而根据本发明,由此首次有可能将所有砖沿X方向和Y方向以形状配合方式(沿X方向并排地;沿Y方向紧接地)布置在一层内,以形成支承结构。这直接地导致整个砖层/支承结构的稳定性。
在其最普通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砖联接系统,其以彼此垂直延伸的排沿X方向并排地布置且沿Y方向紧接地布置,以便它们共同形成拱形支承结构,其中超过90%的砖特征为以下形状:
-沿X方向的内侧和外侧,沿Y方向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沿Z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前侧和后侧特征为对应的轮廓,其导致砖的后侧与沿Y方向的相邻砖的前侧之间的形状配合。
-内侧和外侧特征为对应的轮廓,其导致砖的外侧与沿X方向的相邻砖的内侧之间的形状配合。
根据本发明,桥状支承结构内的大多数砖应当包括相同的砖。其它砖形式和/或砖的几何形状应当限于结构上必需的区域,例如,拱的端部处的支承。在具有相对延伸的拱形区段的支承结构中,类似于DE3933744C2中所述的那样,如果需要的话可在中间插入包括其它形式的砖的相应适合的端部砖组。
通常,联接系统的超过95%的砖可以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形成。
所提到的轮廓分别沿坐标系(X、Y)的一个方向在砖的相对侧部/边缘之间延伸,这意味着它们不是分立的轮廓,其在中间从表面突出,或在中间沿表面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例,砖的至少一个轮廓形成为榫舌,而砖的对应轮廓(在其相对的面上)形成为对应的榫槽。榫舌和榫槽又相应地延伸跨过砖的相对边缘之间的整个距离。
砖的榫舌和榫槽可沿Z方向偏心布置。根据一个实施例,榫槽和榫舌相比上侧更接近砖的下侧。
榫槽和榫舌的尺寸通常不是关键的。然而,榫槽和榫舌应当具有最小尺寸,以便在甚至较长的时间段内确保形状配合联接的机械稳定性。因此,一个实施例提出了砖的榫槽和榫舌沿Z方向延伸跨过砖沿Z方向的高度的至少20%。
不同类型的轮廓是梯级,其中砖的对应轮廓(在其相对的面上)包括对应的梯级,以便可在相邻的砖之间也实现期望的形状配合。
梯级还可沿砖的Z方向偏心布置,例如,相比下侧更接近砖的上侧,同时它们沿X方向或Y方向延伸跨过砖的相对边缘/侧之间的全部距离。
为了避免切口效应,提出了将砖的内侧和外侧以及前侧和后侧的轮廓至少部分地形成为与砖的相应侧不成90°的角度。
为了对于整个砖联接根据拱形曲率实现安全的形状配合,一个实施例提出了砖从顶部到底部(沿Z方向)变得更窄(渐缩)。这相应地导致了在砖的前侧和后侧上朝砖的下侧方向的楔形。此“楔形”大体上是已知的,尽管为其它几何形状的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未经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