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越区移交决策和相关的测量的通信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0571.1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厉隽怿;N·N·胡德;S·R·塔维尔达;V·D·帕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74/00;H04W36/30;H04W48/20;H04W8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宋献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越区 移交 决策 相关 测量 通信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描述了促进在包含用户设备UE装置、宏基站和毫微微基站(毫微微小区)的通信系统中的越区移交相关的测量和做出越区移交决策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UE装置使用来自重复的UE导频发射资源的集合的UE装置选定的发射资源来发射导频连同识别信息,所述重复的UE导频发射资源由宏基站专用于UE导频信号和相关的装置信息发射目的。毫微微基站测量所述UE发射的导频信号且向做出越区移交决策的越区切换决策控制实体(例如,eNodeB或控制节点)报告信号强度测量结果和相对应的装置标识符。通过依赖于由多个基站(例如,毫微微基站)测量的UE发射的导频,可以减少毫微微小区发射导频的需要同时被很好地告知UE越区切换决策仍是可能的。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由李等人在2013年3月6日提交的名称为“促进越区移交决策和相关的测量的通信方法和设备(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hatFacilitate Handover Decisions and Related Measurements)”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3/787,544号的优先权,且所述申请案转让给本受让人。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且更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在其中除移动终端和宏基站之外还部署了毫微微基站的系统中的越区移交相关的测量和信令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蜂窝式系统中,越区移交相关的测量传统地通过通常被称为UE的用户设备装置来进行。通常,基站发射用于信道估计以及用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的宽带导频。UE在所接收的导频信号上执行测量且向服务基站报告候选基站的RSSI测量结果。此类设计的工作假设是,基站以所计划的形式部署,基站始终在发射且UE的数目比基站的数目大得多。
然而,在出现较小小区(通常也被称为毫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此类假设并非总是有效的。较小小区对于容量分担是非常有用的,且据设想,未来蜂窝式系统将具有与相对大的覆盖区域的宏小区共存的较小小区的密集且未经计划的部署,所述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共存且共享蜂窝式频带。
考虑此较小小区的密集部署的情形,其中在某一区域中的较小小区在数目上与在所述区域中的活动UE的数目相当或超出活动UE的数目。在此情形中,每较小小区的UE的数目非常小且许多较小小区可能在大部分时间不具有任何待服务的UE。然而,如果将与当前用于宏小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用于毫微微小区,那么较小小区将仍需要发射导频以促进越区移交测量。这可能导致一或多个以下问题。如果较小小区像宏基站一样发射导频,那么它可能造成导频污染,也就是说,通过许多毫微微小区发射的导频可能对活动UE的下行链路(DL)流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且还可能影响越区移交测量的准确性,因为所述越区移交测量由于通过不同毫微微小区基站发射的导频之间的干扰而变得不准确。
尽管使导频正交化以减小较小小区的干扰是解决干扰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当存在大量的此类较小小区时,此方法或者比在具有较少的小区的宏小区部署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用于导频的资源,或者增加时延以获得多个测量结果,因为在给定有限资源集合的情况下,在毫微微基站的连续导频发射之间的时间将必须延长,以减少在通过不同的毫微微小区发射的导频之间的可能的冲突和/或干扰。
应了解,在未来,将可能必须支持在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蜂窝式部署越区切换以及在毫微微小区之间的越区切换。在此类系统中,对将可靠信息用于以及时方式在小区之间做出越区切换决策的需要将是重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0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