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发光材料及有机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0316.7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3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梶弘典;铃木创;铃木克明;大岩元;若宫淳志;福岛达也;铃木不律;村田靖次郎;志津功将;安达千波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州有机光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3/10 | 分类号: | C07D403/10;C09K11/06;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张世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发光 材料 有机 元件 | ||
下述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有用。Ar1表示芳撑,Ar2及Ar3表示芳基,R1~R8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8的至少1个为二芳基氨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发光材料有用的化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业界正积极进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等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研究。尤其是设法通过新开发出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材料、电洞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等并加以组合而提高发光效率。其中,对于利用包含三嗪环与咔唑环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研究也常见,迄今为止已提出有若干提案。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显示蓝色荧光发光的化合物,且记载有可用于在一对电极间形成有发光层等的发光元件。在下述通式中,规定R11及R12为氢原子、脂肪族烃基、芳基或杂环基,R1及R2为氢原子或不含氨基的取代基,L为连结基。而且记载有,R11及R12可相互键合而形成咔唑环,且使用下述化合物A的发光元件发出蓝色光。然而,关于咔唑环上取代有二芳基氨基的化合物既无记载也无启示。
[化1]
通式
化合物A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化合物A或其类似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有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以芳撑连结三嗪环与咔唑环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有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化合物A或其类似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有用。然而,在专利文献2~4中,关于利用二芳基氨基取代该等化合物的咔唑环的情况既无记载也无启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939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5/076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21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2/015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此,迄今为止也提出有将具有三嗪环与咔唑环的化合物用于发光元件。然而,专利文献1~4中记载的通式包括极广范围的化合物,所列举的例示化合物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仅专利文献1记载有作为发光材料的有用性,在实施例中仅有数例具体地确认作为发光材料的有用性。而且,根据本发明者等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中具体地确认有作为发光材料的效果的上述化合物A在发光效率方面尚存改善余地。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4中未对用以进一步改善发光效率的手段进行具体说明。因此,作为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与类似化合物的结构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极难准确地预测与专利文献1~4中记载的化合物类似的化合物显示出何种发光特性。
本发明者等人考虑该等现有技术的课题,以提供发光效率高的化合物为目的而进行研究。另外,得出作为发光材料有用的化合物的通式,也以使发光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构成进行一般化为目的而进行潜心研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州有机光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州有机光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0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