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10311.4 | 申请日: | 2014-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堀内敬介;原阳成;桑野盛雄;西原淳夫;中津欣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龙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尤其涉及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中,搭载的部件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一直以来受到重视。将蓄电池的直流电流转换为电动机的交流电流的电力转换装置也不例外,要求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其结果是,因发热密度变大而需要提高冷却性能。
在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子部件中发热量最大的部件为功率半导体组件。为了提高该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除去热阻大的润滑脂且从半导体元件的两个面进行散热的两面冷却构造(专利文献1)是有效的。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将功率半导体组件与流路形成体分别成形,因此,考虑安装性还需要在凸缘部以外(尤其在散热片和流路壁面之间)设置间隙。即使提高嵌合公差减小间隙,因存在功率半导体组件自身的制造偏差,所以,存在在密封部以外部件彼此发生干涉的可能。尤其是在存在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情况(密封部位为多个情况)下,提高嵌合公差减小间隙并不现实。因此,在将功率半导体组件与流路形成体分别成形的情况下,肯定形成带有偏差的有限的间隙,因此,不仅散热部周边流过本来用于冷却的冷却水,而且在该间隙也流过冷却水,从而绕过散热片部,存在无法充分发挥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014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的提高和性能偏差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的功率半导体组件;第一流路形成体;和第二流路形成体,其形成收纳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和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的收纳空间,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包括:与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相对的第一侧壁部;隔着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与上述第一侧壁部相对的第二侧壁部;和跨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底面并且将上述第一侧壁部与上述第二侧壁部连接的底面部,上述第一侧壁部在与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一个面之间形成第一流路空间,上述第二侧壁部在与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另一个面之间形成第二流路空间,在上述收纳空间、上述第一流路空间和上述第二流路空间中流动冷却介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冷却性能的提高和性能偏差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2次锻造形成散热片部和凸缘部的制造方法。
图2是将散热片部摩擦搅拌接合于带凸缘的金属壳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
图3是表示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块的图。
图4是逆变器电路140、142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电力转换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电力转换装置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电力转换装置200的从下表面观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功率半导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的由截面B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9(a)是图5的由截面A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9(b)是图9(a)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电力转换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由截面C切断从下方观看时的截面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电力转换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流路形成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组装图13从侧面观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锻造成形而得到的带散热片的金属壳的制造方法。图1(a)和(b)表示第一工序,图1(c)和(d)表示第二工序。第一工序是用于使原材料大致变形为散热底座形状的工序。作为原材料,可以使用铝和铜等的容易变形的金属或者粉末状的金属。第二工序是在第一工序中制成的样品的两侧形成散热片的工序,具有散热片成形用模具。此时,为了容易成形散热片,模具的X的部分需要有限长的宽度。该长度在图中为X,为大约5~10mm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0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