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校正装置、摄像装置、校正方法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9700.5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4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西川雅人;藤泽杰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正 装置 摄像 方法 以及 制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正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可动范围的校正装置以及具备该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等。
背景技术
在相机、数字相机、摄像机以及双目镜等摄像装置中,有时由于用户的手抖使拍摄到的视频紊乱。因此,以这样的摄像装置为对象,进行减轻由于手抖对摄像功能的不良影响的手抖修正功能的开发。在此,作为实现手抖修正功能的方式,可举出组件移位方式、透镜移位方式以及传感器移位方式等。其中,在透镜移位方式中,在摄像装置内装入具备振动陀螺仪机构等的修正透镜,通过向消除手抖导致的振动的方向移动修正透镜来修正光学系统的光轴。由此,能抑制到达受光面(膜、图像传感器)的光的变动,能减轻由于手抖对摄像功能的不良影响。另外,透镜移位方式与组件移位方式等比较,在小型化和薄型化的方面优良。
在此,在透镜移位方式中,有时用于光轴修正的修正透镜的初始位置与收纳修正透镜的修正机构的中心不一致。该不一致例如由于支撑修正透镜的部件的弹簧常数等的偏差、将修正透镜等向摄像装置装入时的装配误差、作用于装入修正透镜等的摄像装置的外力、老化等引起。
图7是表示修正透镜1011的初始位置与收纳修正透镜1011的修正机构(空间S)的中心不一致的状况的图,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校正装置1000和校正方法的图。如图7所示,校正装置1000具备修正透镜1011和使修正透镜1011移动的驱动装置1013。此外,校正装置1000也有时利用与校正装置一起利用的其它的装置(例如摄像装置)具备的驱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1013。在此,修正透镜1011收纳于左端部19a和右端部19b之间的空间S。另外,修正透镜1011移动以消除由于手抖引起的振动,因此在相对于中心p左右对称的可动 范围R移动。另外,中心p是修正透镜1011的初始位置。并且,如上所述,修正透镜1011的可动范围R的中心p(初始位置)和收纳修正透镜1011的空间S(修正机构)的中心c不一致。在此,不会使修正透镜1011向离开中心p的方向移动而越过表示相对于中心p与右端部位置b左右对称的位置的边界位置q。即,由于修正透镜1011的初始位置(中心p)和收纳修正透镜1011的修正机构的中心(中心c)不一致的原因,产生作为修正透镜1011移动不到的区域的不使用区域Q(左端部位置a与边界位置q之间的区域)。另外,驱动装置1013不能超出其额定输出使修正透镜1011移动,因此实际上有时驱动装置1013能使修正透镜1011移动的范围限于比可动范围R窄的额定输出范围Ri(位于左额定输出位置α与右额定输出位置β之间的范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为了缩窄这样的不使用区域Q,利用修正透镜的可动范围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修正透镜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由相机自身自动调整在根据修正透镜位置检测电路的输出算出修正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使用的调整值。图8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校正装置2000和校正方法的图。在此,校正装置2000具备与图7所示的校正装置1000同样的构成,但是如图8所示,与校正装置1000不同的方面是:具备驱动装置2013,驱动装置2013具有包含空间S的额定输出范围Ri。这样,由于校正装置2000具备驱动装置2013,从而使修正透镜移动到左端部位置a和右端部位置b,以中心p为中心c进行校准以一致。此外,在图8中,将校准后的中心p表示为“pa”,将校准后的可动范围R表示为“Ra”。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校正方法:利用驱动装置2013使修正透镜1011移动到左端部19a和右端部19b这两个方向,检测此时的修正透镜1011的位置,由此检测保持修正透镜1011的空间S的左右端部位置(左端部位置a和右端部位置b),校正修正透镜1011的初始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80559号(1997年3月2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9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