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处理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6512.7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1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贤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1/58 | 分类号: | C21D1/58;C10M105/40;C10M107/32;C10M129/76;C10M145/22;C10N40/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高旭轶,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金属材料的淬火等的热处理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淬火等热处理加工通常是使用热处理油以对金属材料赋予所期望的硬度而进行的。所以,热处理油必须具有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硬度的优异的冷却性能。热处理油分为能够以低油温使用的冷油、以高油温使用的热油。
其中,冷油由于通常使用低粘度基础油,因而冷却速度快、具有高冷却性。但是,由于蒸汽膜阶段长,因而容易产生烧斑、容易导致淬火应变。因此,多数情形中,在冷油中配合蒸汽膜断裂剂来缩短蒸汽膜阶段。作为蒸汽膜断裂剂,通常使用沥青或聚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9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使用沥青作为蒸汽膜断裂剂的热处理油,虽然特征是蒸汽膜断裂效果稳定,但存在被加工物的光辉性降低、油槽周围脏污等作业环境变差的问题。
此外,使用聚合物作为蒸汽膜断裂剂的热处理油,虽然不发生光辉性降低、作业环境变差等问题,但蒸汽膜断裂效果的持续力差。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热处理油组合物,其在金属材料的淬火等热处理时具有高的蒸汽膜断裂效果,同时还可持续该蒸汽膜断裂效果,并且可对被加工物赋予优异的光辉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所述的热处理油组合物。
(1)热处理油组成物,其特征在于,配合有(A)聚合度为2以上的羟基缩合脂肪酸和该羟基缩合脂肪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任1种。
(2)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配合有(B)矿物油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任1种。
(3)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各成分的配合量,以该热处理油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为如下所述,
前述(A)成分: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前述(B)成分:90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
(4)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羟基缩合脂肪酸衍生物含有前述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酯化物、酰胺化物和氢化物中的至少任1种。
(5)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A)成分的羟基缩合脂肪酸的聚合度为2以上且10以下。
(6)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A)成分的羟基缩合脂肪酸是以蓖麻油酸为主成分的羟基脂肪酸的缩合物。
(7)上述所记载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在冷却性试验(JISK 2242)中的特性秒数为3秒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热处理油组合物,在金属材料的淬火等热处理时,具有高的蒸汽膜断裂效果,同时还可持续该蒸汽膜断裂效果,并且可对被加工物赋予优异的光辉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热处理油组合物,配合有(A)聚合度为2以上的羟基缩合脂肪酸和该羟基缩合脂肪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任1种。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将前述(A)成分用作热处理油组合物,可以发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被加工物)的冷却性能的作用,同时还可持续该冷却效果。此外,还对被加工物赋予优异的光辉性。
羟基缩合脂肪酸是将羟基脂肪酸缩合而成的。作为羟基缩合脂肪酸衍生物,可举出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酯化物、酰胺化物和氢化物中的至少任1种。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酯化或酰胺化、氢化可以为了前述(A)成分与基础油的亲和性、前述(A)成分的化学稳定性、消泡性的提高、或冷却性能的调整而适宜进行。
例如,作为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酯化物,可举出将羟基缩合脂肪酸的羟基用脂肪酸进行了酯化的酯化物、或将羟基缩合脂肪酸的羧基用醇进行了酯化的酯化物、将羟基缩合脂肪酸的羟基和羧基用脂肪酸和醇进行了酯化的酯化物等。作为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酰胺化物,可举出将前述羟基缩合脂肪酸的羧基用胺进行了酰胺化的酰胺化物等。作为羟基缩合脂肪酸的氢化物,可举出将前述羟基缩合脂肪酸和前述羟基缩合脂肪酸的酯化物的、不饱和键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了氢化处理的氢化物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6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