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04661.X | 申请日: | 2014-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9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大上裕久;加藤久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F3/04 | 分类号: | F28F3/04;F01N5/02;F28D1/06;F28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11313 | 代理人: | 郝文博 |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常规上,存在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的热交换器,例如,车辆的内燃机中的在废气和冷却水之间交换热量的热交换器。
举例来说,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热交换器容纳在壳体(外管)中,并且在第一流体(废气等)供应到壳体并且第二流体(冷却水)供应到热交换器内部时在第一流体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2519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大体上,在壳体内部流动的第一流体较接近壳体的中心轴时,其流动较快,而第一流体较接近外侧(即,壳体的侧壁)时其流动较慢。即,第一流体的流速在垂直于壳体的中心轴的横截面内变化。
因此,当将容纳第二流体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部时——其中第一流体流动以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在热交换器的外侧部分中,由于第一流体在交换热量之后不流畅地流出到下游侧,热量不充分交换,这可能导致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热交换效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允许在第一流体和在热交换器内部流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高效的热量交换。
[对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面提及的目的,提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其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量,其包括热交换器主体,热交换器主体容纳在壳体内部,第一流体在壳体处流动并且热交换器主体在其中容纳第二流体,其中热交换器主体具有多个第一通路,第一通路布置成使得第一流体流过热交换器主体内部,在从一个方向的侧视图中,多个第一通路形成关于壳体的中心轴左右对称的形状并且该形状上游侧朝向中央沿上游方向突出更远,并且多个第一通路大致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延伸,并且形成为随着它们更接近热交换器主体中央布置而更长。
根据该构形,因为第一流体喷击热交换器主体的上游侧,因此第一流体容易从热交换器主体的中央朝外侧(即,壳体的侧壁)散布,并高效地流到热交换器主体的外侧附近。由于第一通路大致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延伸,所以第一流体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流动。另外,由于多个第一通路形成为随着它们更接近热交换器主体中央布置而更长,因此第一流体容易流到相比于热交换器主体中央附近其中通路要更短的外侧附近。
因此,根据该构形,第一流体尽可能均匀地流遍热交换器主体,这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水之间高效的热量交换。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地:用于将第二流体供应到热交换器主体内部的供应端口形成在热交换主体中,其中供应端口形成在上游侧中央或者下游侧中央;用于从热交换器主体内部排放第二流体的排放端口形成在热交换器主体中,其中排放端口形成在上游侧中央或者下游侧中央中没有设置有供应端口的一侧;热交换器主体具有多个第二通路,第二通路布置成使得从供应端口供应的第二流体流向排放端口,并且多个第二通路大致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延伸,并且形成为随着它们更接近热交换器主体中央布置而更长。
根据该构形,由于在从一个方向的侧视图中供应端口和排放端口位于壳体的中心轴上,并且第二通路大致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延伸,所以第二流体在尽可能小的阻力下平行于壳体的中心轴流动。另外,由于多个第二通路形成为随着它们更接近热交换器主体中央布置而更长,因此从供应端口供应的第二流体容易流到热交换器主体的外侧附近。因此,根据该构形,第二流体尽可能均匀地流遍热交换器主体内部,这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水之间高效的热量交换。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上游侧第一通路的通路宽度朝向上游侧增加是优选的。
根据该构形,由于第一流体容易流到第一通路中,因此可以将第一流体高效地供应到热交换器主体,这允许更加高效的热量交换。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上游侧第二通路的通路宽度朝向上游侧增加是优选的。
根据该构形,由于第二流体容易流到第二通路中,因此可以将第二流体高效地供应到第二通路,这允许更加高效的热量交换。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允许在第一流体和在热交换器内部流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高效的热量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了热交换器容纳在壳体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4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
- 下一篇:行星传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