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不规则结构的电池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3313.0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8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权盛振;金东明;金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陈海涛,穆德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不规则 结构 电池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规则结构的电池单元,更特别地涉及被构造为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单元:其中将包含正极、负极和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隔膜的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壳中,其中电极组件在其外表面中,在其与电极端子相邻的相反表面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处设置有尺寸向外增加的凹陷。
背景技术
基于其外观,通常可以将锂二次电池分类为圆柱电池、棱柱电池或袋状电池。基于电解质的类型,还可以将锂二次电池分类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
近来移动装置小型化的趋势已经增加了对于具有小厚度的棱柱电池或袋状电池的需求。特别地,大量的关注目前集中在这种袋状电池,因为可以容易地更改袋状电池的形状、袋状电池的制造成本低且袋状电池是轻质的。
通常,袋状电池为在封闭状态的电池壳中具有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电池,所述电池壳由包含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可以将安装在电池壳中的电极组件构造为具有果冻卷(卷绕)型结构、堆叠型结构或组合(堆叠/折叠)型结构。
图1为代表性显示包含堆叠型电极组件的袋状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袋状二次电池10包含电极组件30、从电极组件30伸出的电极极耳40和50、焊接至电极极耳40和50的电极引线60和70以及在其中安装电极组件30的电池壳20。
电极组件30为被构造为具有如下结构的发电元件,在该结构中,将正极和负极以其中将隔膜分别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状态依次进行堆叠。将电极组件30构造为具有堆叠型结构或堆叠/折叠型结构。电极极耳40和50从电极组件30的电极板延伸。电极引线60和70例如通过焊接电连接至从各电极板延伸的电极极耳40和50。电极引线60和70从电池壳20中部分向外露出。另外,将绝缘膜80部分地附着于电极引线60和70各自的顶部和底部从而改进电极引线60和70与电池壳20间的密封,且另外改进电绝缘状态。
电池壳20由铝层压片制成。电池壳20提供其中安装电极组件30的空间。通常将电池壳20构造为具有袋状。在如图1中示出的堆叠型电极组件30中,将电池壳20的内部上端与电极组件30隔开,使得正极极耳40和负极极耳50可以分别与电极引线60和70连接。
然而近年来,根据超薄型设计或各种其他设计的趋势变化,已经需求新型电池单元。
另外,可以将上述电池单元构造为包含具有相同尺寸或相同容量的电极组件。为此,考虑到应用电池单元的装置的设计,为了制造具有新结构的电池单元,可能有必要降低电池单元的容量或修改装置的设计,使得装置的尺寸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具有不同尺寸的电池单元堆叠为电池组,这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公开。然而,所述电池组被构造为具有其中将电池单元进行堆叠的结构。为此,在堆叠的电池单元间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结果,电池组的厚度可能增加,且由于电池组增加的厚度而可以导致电池组的容量降低。
另外,在电池单元设计的修改期间,电连接可能是复杂的,结果是可能难以制造满足期望条件的电池单元。
因此,对于根据应用电池单元的装置的形状可适用的电极组件和包含其的电池单元有高的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已经完成了本发明以解决以上问题和尚未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被构造为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单元,在该结构中可以将电池单元安装在装置的各种形状和空间中,由此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装置的内部空间,且除装置的矩形外部结构以外,可以有效地将电池单元安装在装置的各种外部结构中。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过提供被构造为具有如下结构的电池单元可以实现以上和其他目的:其中将包含正极、负极和分别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的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壳中,其中电极组件在其外表面中,在其与电极端子相邻的相反表面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处设置有尺寸向外增加的凹陷。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单元中,电极组件在其外表面处设置有具有特定结构的凹陷。因此,可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应用于具有弯曲或突出结构的装置。另外,基于上述特定结构,可以制造具有各种容量和尺寸的电池单元,由此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装置的内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置式专捕淡水白鲳鱼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六层多筒滴灌秧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