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放电加工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03143.6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佑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H7/10 | 分类号: | B23H7/10;B23H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线回收装置的线放电加工机。
背景技术
线放电加工机利用通过上部线引导部和下部线引导部进行定位的线电极,将被加工物加工成任意的形状。通常,线放电加工机具有线自动接线装置,该线自动接线装置使进行放电加工的线电极贯穿被加工物的加工开始孔,并使该线电极自动地向回收线电极的回收辊接线。并且,通过一边回收线电极,一边在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施加脉冲电压,从而使被加工物和线电极相对地移动而进行放电加工。
作为线放电加工机所具有的线自动接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结构,即,通过使线电极插入朝向回收辊延伸的管内,并使加工液在管内朝向回收辊流动,从而将线电极输送至回收辊。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9/032252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线自动接线装置中,伴随线电极的移动,管的长度发生变动。由于管的长度发生变动,因而加工液的流路的压力损失发生变动。因此,在以恒定的供给能力向管内供给加工液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管的长度发生变动,容易产生加工液的流量的过剩/不足。例如,在加工液的流量过多的情况下,加工液附着于回收辊上,线电极变得容易缠绕在回收辊上。另外,在加工液的流量过少的情况下,线电极的输送力变弱,有可能线电极未到达回收辊而导致无法接线。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线放电加工机,该线放电加工机即使在输送线电极的管的长度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对线电极进行接线。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线电极,其相对于被加工物从上方向下方输送而进行放电加工;方向变换部,其在被加工物的下方使线电极的行进方向变换;回收辊,其回收行进方向变换后的线电极;能够伸缩的输送管,其设置在方向变换部和回收辊之间,在内部插入线电极;供给部,其以使加工液在输送管内从方向变换部侧向回收辊侧流动的方式,向输送管内供给加工液;供给量信息检测部,其检测与供给至输送管中的加工液的供给量有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来自供给量信息检测部的信息,对从供给部向输送管的加工液的供给能力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放电加工机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在输送线电极的管的长度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对线电极进行接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在内管插入至外管中的状态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与图2所示的状态相比,在内管更深地插入至外管中的状态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将作为供给量信息检测部而设置有流量计的例子作为变形例1而示出的图。
图5是将作为供给量信息检测部而设置有压力计的例子作为变形例2而示出的图。
图6是将作为供给部而具有多个供给泵的例子作为变形例3而示出的图。
图7是将为了对加工液的供给能力进行控制而设置有电磁阀的例子作为变形例4而示出的图。
图8是将为了对加工液的供给能力进行控制而设置有电磁阀的例子作为变形例5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放电加工机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概略结构的图。线放电加工机100利用在被加工物3上形成的加工开始孔4中贯穿的线电极1,对被加工物3进行加工。线电极1利用设置在被加工物3的上方的上部线引导部2、和设置在被加工物3的下方的下部线引导部7进行定位。在上部线引导部2和下部线引导部7的周围,设置安装基座5以及加工槽6,其中,该安装基座5用于设置被加工物3,该加工槽6储存加工液。
线电极1一边利用上部线引导部2和下部线引导部7进行定位,一边从上方向下方行进。线电极1利用与下部线引导部7相比设置在下方的下部辊(方向变换部)8,将行进方向变换为水平方向。在水平方向上行进的线电极1被回收辊13卷入而回收至线电极回收箱14内。
在下部辊8和回收辊13之间,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输送管10。向输送管10的内部插入线电极1。输送管10具有内管10a和外管10b。内管10a的外径比外管10b的内径小。内管10a插入外管10b的内侧。通过使内管10a的插入量变化,从而能够使输送管10的整体的长度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