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03047.1 | 申请日: | 2014-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2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启;菅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力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电磁感应来进行电力的非接触传输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各种便携式设备正在普及之中,作为对伴随于功能的高性能化、内容的多样化所引起的消耗电力的增加的蓄电池的容量不足进行弥补的技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备受关注。
在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之际,便携式设备的消耗电力或蓄电池的每个充电状态的负载并非是恒定的,因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谋求能向各种负载稳定地供给电力、也就是说无负载依存性。
作为具备这种无负载依存性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公开了以下构成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将输电侧的输电天线与谐振电容器串联地连接,将受电侧的受电天线与谐振电容器并联地连接。可以根据输电受电的谐振电容器的电容值的获取方式,作为理想变压器来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4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背景技术关于受电天线与进行整流的受电部之间的连接的公开并不充分,尤其是具有因受电部的开关切换动作时产生的高次谐波所引起的整流效率的劣化会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大或散热性的不足这样的课题。
本公开解决所述现有例涉及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受电部中的整流损耗并实现高效的非接触供电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例涉及的课题,本公开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具备:
输电部,其进行频率变换;
输电天线,其与所述输电部连接;
第1谐振电容器,其被连接于所述输电部与所述输电天线之间且按照使所述输电部的输电频率通过的方式与所述输电天线进行谐振;
受电天线,其与所述输电天线对置配置;
受电部,其与所述受电天线连接并进行整流及平滑;
第2谐振电容器,其被连接于所述受电天线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且按照使所述输电部的输电频率通过的方式与所述受电天线进行谐振;以及
滤波器,其被连接于所述第2谐振电容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且使所述受电部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反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受电部中的整流损耗且实现高效的非接触供电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受电装置中的滤波器的详细内容的框图。
图3A是图2的滤波器的输出阻抗的模拟所采用的电路图,是表示图8的比较例涉及的输电受电天线部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
图3B是图2的滤波器的输出阻抗的模拟所采用电路图,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输电受电天线部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图3A及图3B的电路的模拟结果的史密斯圆图。
图5是表示利用图3A及图3B的电路对3次高次谐波的相位进行了360度扫描时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的模拟结果、即3次高次谐波相位所对应的传输效率的曲线图。
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受电装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图6的受电装置中的可变滤波器的详细内容的框图。
图8是比较例涉及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涉及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
(实施方式1)
图8是比较例涉及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框图。图8中,该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从输电装置1向受电装置5传输电力。在此,输电装置1构成为具备:例如从直流向交流进行频率变换的输电部2、对电力进行输电的输电天线3、以及串联连接在输电部2与输电天线3之间的谐振电容器4。再有,受电装置5构成为具备:对电力进行受电的受电天线6、进行整流的受电部7、并联连接在受电天线6与受电部7之间的谐振电容器8、以及负载9。在此,负载9将搭载受电装置的电子设备所消耗的电力作为负载来表现。负载9当然也可以置换为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3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