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浸式电磁铁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02307.3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0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F7/16 | 分类号: | H01F7/16;F16K31/06;H01F7/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浸式 电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对建筑机械、产业机械所使用的液压设备进行控制的阀装置等中使用的油浸式电磁铁。
背景技术
如众所周知那样,在对建筑机械、产业机械所使用的液压设备进行控制的阀装置等中广泛使用油浸式电磁铁。作为该油浸式电磁铁,常见已知有这样的油浸式电磁铁:包括线圈、固定磁极部和可动铁心,在收容有可动铁心的空间内填充有工作油的状态下对线圈通电,从而将可动铁心向固定磁极部吸引而使固定于可动铁心的轴移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油浸式电磁铁。如图15所示,该电磁铁100具有:壳体115,其是通过使底部111、外筒部112、下侧固定磁极部113和凸缘部114一体成形而成的;内筒部120,其接合于壳体115的下侧固定磁极部113;柱塞130,其具有收容在内筒部120内的可动铁心131;线圈骨架142,其卷绕有线圈141;盖150,该电磁铁100构成为通过对线圈141通电而使柱塞130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0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磁铁100中,如图15所示,通过钎焊将由磁性体构成的上侧固定磁极部121和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筒状部122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内筒部120,并且通过钎焊将内筒部120和壳体115的下侧固定磁极部113接合在一起。
之后,相对于接合有内筒部120的壳体115,向内筒部120内插入柱塞130并且在内筒部120的外周嵌合卷绕有线圈141的线圈骨架142,之后盖上盖150,接着相对于盖150对外筒部112的顶端部进行凿紧加工,从而装配成电磁铁100。
在通过这样装配成的电磁铁100中,为了形成内筒部120而通过钎焊进行接合,并且为了使内筒部120与壳体115的下侧磁极部113接合而通过钎焊进行接合,而需要多次接合,因此存在装配工时较多、装配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装配、能够大幅度地削减装配工时、谋求降低装配成本的油浸式电磁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如下那样。
首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油浸式电磁铁,该油浸式电磁铁用于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油浸式电磁铁包括:壳体,其是通过使底部、自该底部呈筒状延伸的筒状部以及自所述底部向所述筒状部的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一体成形而成的;固定磁极部,其配置为自所述底部向所述筒状部内延伸;柱塞,其具有被贯穿在所述固定磁极部的沿轴向延伸的贯穿孔内的轴以及固定有该轴的可动铁心;导管,其形成为筒状,以覆盖所述柱塞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固定磁极部的外周;线圈单元,其具有卷绕有线圈的主体部以及设在该主体部的外周面的连接器部;盖,其以从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导管和所述线圈单元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筒状部内,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磁极部一体成形或者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所述固定磁极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状部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是以与所述线圈单元的所述连接器部相对应的方式沿周向在所述筒状部上切出缺口而成的,在所述壳体的筒状部内以所述轴贯穿在所述固定磁极部的贯穿孔内的方式安装所述柱塞,以覆盖所述柱塞的方式在所述固定磁极部的外周嵌合所述导管,在所述壳体的筒状部与所述导管之间的间隙内插入所述线圈单元,以覆盖所述导管和所述线圈单元的方式安装所述盖,在该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盖对所述筒状部的顶端部进行凿紧加工,从而在所述壳体内保持所述柱塞、所述导管、所述线圈单元和所述盖。
另外,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线圈单元的配置所述盖的一侧以与所述主体部邻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磁轭,该磁轭具有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线圈单元的外径尺寸的外周部,在所述壳体的筒状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磁轭的外周部卡合的台阶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单元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对的相对面具有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内具有自所述凹部的底部延伸得比所述相对面突出的突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2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复合材料、电抗器、转换器和功率转换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