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胶带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1308.6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勋;李垣锡;梁永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胶带 电极 组件 固定 方法 | ||
1.一种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制造具有使多个电极和面积大于所述电极的多个隔膜以交替方式层叠而成的结构的电极组件;
步骤S20,将固定用胶带配置于所述隔膜的边缘侧,所述固定用胶带具有相对于所述电极及隔膜所层叠的方向倾斜的中央区间;及
步骤S30,用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中央区间按压所述隔膜的边缘部位而将所述固定用胶带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中央区间倾斜地按压所述隔膜的边缘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将所述固定用胶带的所述中央区间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侧面;及
步骤S32,将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两端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1包括如下步骤:
使所述固定用胶带沿着所述电极及隔膜的接触面方向移动;及
以使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中央区间能够向相同的方向折叠所述多个隔膜的边缘部位的方式使所述固定用胶带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侧下方或侧上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0借助具有第一把持部和第二把持部的胶带附着机构来执行,所述第一把持部和第二把持部以能够使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中央区间倾斜的方式把持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两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0包括将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两端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步骤S32,
所述步骤S32通过所述胶带附着机构使被所述第一把持部和第二把持部把持的所述固定用胶带的两端部沿着所述电极及隔膜的接触面方向移动来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0和步骤S30对所述隔膜的一侧边缘部位和其相反侧的另一侧边缘部位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用胶带由聚合物材质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0中制造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单体,
所述基本单体包括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第二隔膜顺序的层叠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单体具有使所述层叠结构反复多次而成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单体是使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相互粘接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的粘接为基于向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施加压力的粘接或者为基于向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施加压力和热的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单体是通过层压所述电极和所述隔膜而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在表面涂敷具有粘接力的涂敷物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物质为无机物粒子和粘结剂聚合物的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膜在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向的两面涂敷所述涂敷物质,所述第二隔膜只在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向的一面涂敷所述涂敷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13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发电系统以及发电系统的运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