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扰抑制方法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00264.5 | 申请日: | 2014-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0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有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1/18;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抑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抑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在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发送端通常将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数据进行调制编码、速率匹配等处理后,根据与接收端之间在先约定的协议格式,通过重复发送、或者重传发送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接收端。但是,在数据重复发送或重传发送的过程中,后续发送的数据块会对用户的其他数据或其他用户数据的传输形成干扰,影响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消技术来减小干扰。接收端通过与发送端之间在先约定的协议格式,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首先对实际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再进行数据重构与对消,消除重复发送数据或重传数据造成的干扰。但上述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时延,导致接收端的接收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抑制方法与装置,解决了对消处理时延大,接收端接收性能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抑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携带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软符号;
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软符号重构出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信号;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
对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构出的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信号,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对消,得到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携带所述第二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消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减去所述重构出的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调,完成软判决,获得所述软符号。
所述对消单元具体用于,在对所述第二信号解调前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对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解调、译码及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调及译码,获得所述软符号。
所述对消单元具体用于,在对所述第二信号译码前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对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译码及检测。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解调或译码,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软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软信息获取所述软符号。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抑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携带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数据;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译码,获取第一数据对应的软符号;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软符号,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对应的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对应同一个编码块;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携带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三数据;
所述译码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译码;
对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信号,对所述译码后的第二信号进行对消,得到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携带所述第三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消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译码后的第二信号减去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信号。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译码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的软信息,根据所述软信息获取所述软符号。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抑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携带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数据;
所述接收端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软符号;
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软符号重构出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信号;
所述接收端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02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信号警示器
- 下一篇:一种公交智能调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