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73624.X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4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英;耿广彦;杨淑娟;汤九军;武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英;耿广彦;杨淑娟;汤九军;武益荣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G5/04;A63B23/03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5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 护理 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用以辅助病人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长期住院或者那些由于下肢损伤而卧床较长时间的病人,腿部肌肉会发生萎缩等情况,影响腿部功能,不能正常行走;对于这种情况,通常是或者由家属或医护人员搀扶着病人行走;假如家属不在或医护人员由于忙碌无法照看时,病人需要手扶轮椅或拐杖去行走活动,但此时轮椅或拐杖仅仅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无法保证病人的安全,病人使用时会发生磁伤、摔倒等情况;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劳累时,却没有可以休息的条件。这不仅增加了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给病人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现有技术中没有这样一种针对成年患者的康复装置,同时,现有的情况是,在患者活动劳累或者无法再行走时,不能及时的回到病房休息,这样在外面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用以解决患者现有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包括车架,该车架由左右两个侧架构成,两个侧架之间通过后侧的连接杆相固定在一起,使得侧架与连接杆之间形成一个前端敞口的U形,每个侧架包括横向放置的上支撑套筒和中支撑套筒,在两个侧架的后端之间安装有可翻转的坐板,在车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车架的轮体,车架前端的轮体为脚轮,其中一个脚轮为电机驱动轮,该电机驱动轮上端连接有控制杆,该控制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控转把,通过该手控转把来控制电机驱动轮的运动方向。可在控制杆上设置电源开关按钮,用以控制通电情况。
所述的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所述控制杆包括竖向放置的上控制杆和下控制杆,上控制杆下端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柄与下控制杆上端相连接,下控制杆与车架之间铰接。这样可以以下控制杆为轴心转动,同时利用杠杆原理,减小了手控转把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力大小。通过水平转动手控转把,即可让控制杆转动,从而带动电机驱动轮转动。
所述的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坐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在相应的侧架上设置有与坐板相配合的定位杆,使坐板平放时,定位凸起正好压放在定位杆上。当该坐板不使用的时候,坐板是竖直放置的,这样避免人员在运动时磕碰腿部的情况;需要使用坐板时,即可放下坐板,定位凸起与定位杆相接触的时候,坐板恰好处于水平位置,便于使用。
所述的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在车架上设置有用以减轻缓冲作用力的海绵套筒。
所述的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车架后端的轮体向车体外部延伸。这样使得所有轮体形成的底面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避免歪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现有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辅助行走的装置,不仅能帮助人体辅助行走、确保人体不受伤害,而且无需家属或医护人员陪护;可以达到患者进行锻炼恢复的目的,同时,在患者劳累或身体无法再进行行走时候,可以通过电力操控将自己送回病房或其他目的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的护理助行装置,包括车架,该车架由左右两个侧架1构成,两个侧架1之间通过后侧的连接杆2相固定在一起,使得侧架1与连接杆2之间形成一个前端敞口的U形,每个侧架1包括横向放置的上支撑套筒和中支撑套筒,在两个侧架1的后端之间安装有可翻转的坐板4,在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车架的轮体6,车架前端的轮体6为脚轮,其中一个脚轮为电机驱动轮7,该电机驱动轮7上端连接有控制杆,该控制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控转把12,通过该手控转把12来控制电机驱动轮7的运动方向。可在控制杆上设置电源开关按钮11,用以控制通电情况。可在车架上安装电池或接电源线用以提供电源。所述控制杆包括竖向放置的上控制杆10和下控制杆8,上控制杆10下端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柄9与下控制杆8上端相连接,下控制杆8与车架之间铰接。通过水平转动手控转把12,即可让控制杆转动,从而带动电机驱动轮7转动。当使用者感到劳累时,可以通过电动控制将自己带到目的地。
坐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13,在相应的侧架1上设置有与坐板4相配合的定位杆5,使坐板4平放时,定位凸起13正好压放在定位杆5上。当该坐板4不使用的时候,坐板4是竖直放置的,此时使用者可利用本装置进行身体锻炼;劳累时,即可放下坐板4,定位凸起13与定位杆5相接触的时候,坐板4恰好处于水平位置,使用者坐在上面,并手动控制本装置运动。为避免磕碰,可在车架上设置用以减轻缓冲作用力的海绵套筒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英;耿广彦;杨淑娟;汤九军;武益荣;,未经王志英;耿广彦;杨淑娟;汤九军;武益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3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