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73499.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吕超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超兵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特殊 隔离 锂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二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快速充电等优势,如今锂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于电脑、手机等相关领域。锂电池优秀的性能使得它在电动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目前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仍然不能达到电动车的要求。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内部发生化学迁移导致正极或者负极发生寄生化学反应,例如在电池内部,溶解的金属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损害固体电解液表面的完整性。由于活性离子的减少,电池容量下降。所以若这种化学反应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那么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将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利用包括相对较薄、独立的隔离膜的结构控制电子传导,减少金属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流动,从而解决电池容量下降、循环使用寿命减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离膜,其中隔离膜设于正极与负极之间,隔离膜由三层膜组成,所述隔离膜包括锂金属氧化膜和多孔膜,锂金属氧化膜设于两层多孔膜之间。锂金属氧化膜无孔,只允许锂离子通过。锂金属氧化膜混合多种导电的离子和电子,锂金属氧化膜厚度为2微米~200微米。所述的多孔膜具有电阻功能,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作为优选,锂金属氧化膜使用锂电池正极或者负极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锂金属氧化膜导电率为10-5~10-2S/cm。
作为优选,锂金属氧化膜可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多种类型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其他金属离子迁移,延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1、负极,2第一多孔膜,3、锂离子金属氧化膜,4、第二多孔膜,5、正极。
图2为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其中:2、第一多孔膜,4、第二多孔膜,6、锂离子负极,8、第一锂离子金属氧化膜,10、第二锂离子金属氧化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包括正极5、负极1、电解液和隔离膜。其中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5,金属锂作为电池负极1,所述隔离膜包括锂金属氧化膜3、第一多孔膜2和第二多孔膜4,锂金属氧化膜3设于第一多孔膜2和第二多孔膜4之间。锂金属氧化膜3无孔,只允许锂离子通过。锂金属氧化膜3混合多种导电的离子和电子,厚度为200微米。所述的多孔膜2、4具有电阻功能,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具体实施中,锂金属氧化膜3导电率为10-3S/cm。
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特殊隔离膜的锂电池结构,包括锂离子负极6、电解液和隔离膜。其中锂离子作为电池负极,第二锂金属氧化膜10为电池正极,所述隔离膜包括第一锂金属氧化膜8、第一多孔膜2和第二多孔膜4,第一锂金属氧化膜8设于第一多孔膜2和第二多孔膜4之间。
具体实施中,第二锂金属氧化膜10可由任意正极材料组成。
具体实施中,锂金属氧化膜导电率为10-3S/cm。
具体实施中,厚度为3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超兵,未经吕超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3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