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72707.7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李根华;陈昱轮;周东升;韩伟国;李政;杨恩建;余剑英;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久豪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基坑 回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回填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新建筑的地下室深度不断增加,这加大了深基坑开挖难度,也提高基坑回填工程的质量要求。振动水密法是一种基坑回填施工工艺,其工艺原理是将砂性土填料按照一定的松铺厚度摊铺,加水饱和,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捣后,待填料表面达到一定的干燥度再检测每层的压实度。此回填工艺不仅能够解决深度较大、作业空间狭窄的基坑回填施工难题,也可大大提高基坑回填工程质量,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包括水泵、排水盲沟、回填材料、降水井、地面储水箱、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地下室外墙和基座;所述水泵通过第一水管与地面储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盲沟设置在降水井底端一侧;所述地面储水箱固定在地面上,并且用通过第二排水管接触回填材料;所述基座为地下室外墙底端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降水井包括置物支架和 普通护网层;普通护网层为降水井侧壁结构;所述降水井通过置物支架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盲沟上设置有两层建筑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基坑回填结构,基坑回填采用振动水密法施工工艺,不仅解决了深度较大、作业空间狭窄的基坑回填施工难题,也大提高基坑回填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安全隐患;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制造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水井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水井剖视图;
其中:1、水泵,2、排水盲沟,3、回填材料,4、降水井,5、地面储水箱,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地下室外墙,9、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包括水泵1、排水盲沟2、回填材料3、降水井4、地面储水箱5、第 一水管6、第二水管7、地下室外墙8和基座9;所述水泵1通过第一水管6与地面储水箱5连通;所述排水盲沟2设置在降水井4底端一侧;所述地面储水箱5固定在地面上,并且用通过第二排水管7接触回填材料8;所述基座9为地下室外墙8底端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降水井4包括置物支架41和普通护网层42;普通护网层42为降水井4侧壁结构;所述降水井4通过置物支架41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盲沟2上设置有两层建筑网。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为:设储水罐、降水井-清理基底-设排水盲沟-分层填料摊铺-灌水渗透-振动棒振捣-压实度检测-回填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久豪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久豪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27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
- 下一篇:一种悬挑人行马道